大臣們在宮門口跪了三日,已經倒下去了不少,京城中見這一幕也是人心惶惶。
太後怕拖的時間太長,萬一被周邊小國家知道了趁機發動戰爭,但是她知道兒子顧承祚不是沒有分寸的人,但是她死活就是等不到顧承祚的信。
顧承祚半路上遇到了一批又一批的殺手。
他猜測可能是先前派出去給太後送信的暗探可能被人給發現了,這才不斷有人非要置自己於死地,一路上驚險萬分。
好在自己帶的人手夠多,而且有蘇尚書相護,再加上丹若竟然也會武,雖說是花拳繡腿,但是她運氣很好,總能及時保護好孩子。
自己需要儘快趕回京城,京城應該也出現問題了,希望太後能堅持到自己回去。
太後又堅持了兩天,群臣和學子都參與了其中,官員動蕩,百姓們也還害怕的走上了街頭。
她被迫拿起了鳳印,在大臣們早就擬好的立顧麟為太子的詔書上蓋下了章。
然後禮部官員擺祭壇,欽天監算好今日的吉時,一部分官員去景王府迎接即將冊封的小太子,給小太子沐浴更衣。
作為小太子顧麟的父親,景王也被人恭敬的請了出來。
景王已經暢想他兒子做了太子,他做攝政王的好日子了。
第一件事就是先將府裡這兩年不好好照顧他的宮人們全部都給貶到了掖庭局。
太後坐在上首,看著景太妃那揚起的嘴角,還有景王那得意的樣子,心裡恨得不行,景王害死自己的親孫子,如今自己竟被這些大臣逼迫著要立景王的孩子為太子。
她不甘心,皇兒到底什麼時候回來。
再不回去事情真的不可挽回了。
看著太後跟上墳一樣的臉色,景太妃心裡暗爽,隻是突然她上揚的嘴角僵住了。
她竟然感知到了顧承祚的蠱蟲,說明他就在附近了。
她焦急的看向禮部官員催促道:“太子吉人自有天象,吉時不吉時的也不重要,不能大太陽的讓太後在這裡等著,回頭太後鳳體有恙,那太子就是大大的不孝。現在就開始儀式吧。”
需要禮部官員先宣讀詔書,然後再賜太子金印。
禮部官員有所動搖,畢竟是太子的親祖母發話了,便看向了太後。
太後不悅的搖頭:“立太子關乎到國運,豈可不等吉時。今日已經是匆忙,不如選個改天的好日子再冊封。”
景王怕遲則生變,給大臣們使眼色。
大臣們還是一派國不可一日無君的說辭,皇上還回不來,儲君今天必須要立。
太後見拖不了時間,隻能閉目默默祈求佛祖,但是吉時很快到了,禮部官員開始誦讀詔書,念到一半,聽到遠處傳來騷動聲,大批的人馬簇擁著顧承祚而來。
太後喜極而泣,是皇兒回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