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農場!
在李贇的內心處一直認為那種純網絡的經濟模式,包括股票、期貨行業,都是虛的,都是看不著、摸不著的。
對於這種完全不能操控的經濟模式,李贇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一直遠離。
這種經濟方式,從中並不能產生實際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其中令李贇最為反感的是,其中的一小堆人得的利益,完全是大多數人虧的錢,也就是說要是有人盈利,肯定就會有人虧錢。
對於李贇一直提倡的共贏模式,相比必須要有一部分人的損失才能產生極少數人的得利。
兩者想比較,李贇有這樣的態度也是不可避免的。
李贇本著做一筆生意,交一個朋友,這就是共贏。
而那種虛經濟,隻要成功一筆交易,必然會有人痛苦,那樣的生意不做也罷。
更何況,每年都會有炒股票、炒基金的,弄得家破人亡,跳樓自殺的,是比比皆是。
這些事情就更讓李贇厭惡。
對於那些自殺的人,李贇也隻是看不起,甚至還有點鄙視。
對於那種整天想著餡餅從天上掉下來,想著能一夜暴富,就不想出力,家裡蹲著把錢賺了的。
世上哪有這樣的事,從來就沒有不勞而獲。
所以自己的閒錢,都是投資在那些真正的高科技公司,實體經濟的上麵,這是李贇對鑫瑜的惟一要求。
集團今年成立投資部,借以消化集團趁機的餘款。
做農業食品就這點好處,現金流充足,回款快。
更何況都是自產自銷,銷售終端也在自己手裡,客戶大多數更是個人,根本就不存在欠款。
就是有一些餐飲企業客戶,但是也都是采用的現金交易,從來不拖不欠。
這個規矩是李贇給銷售部製定的,自己的產品質量擺在哪裡,客戶訂貨是看中的品質。
追求品質的商家,是看的長期目標,不是追求的欠款那點利息。
和這樣的商家做生意,雙方都看中的是品質,所以對於付款方式,商家也是認同李贇的做法。
因為他們也是做的餐飲,算是高檔餐館,這樣的餐館不但都是現金,並且還有很多采用的會員製,都是預付款,對於資金根本就沒有多少壓力。
所以在李贇的心裡,就是覺得做實業經濟最牢靠。
這個跟他一貫的思想想符合,種地就多開地,用房就買房。
這樣的思想導致了,現在集團所屬企業裡,除了農場外,就是物流公司的資產最為可觀。
當時物流公司擴大,到各地成立分公司,辦事處,物流點,需要門麵房。
隻是能買的,李贇都是讓買下來,這幾年,國家的政策對於房地產市場利好。
房價是一天一個價,都是在漲,當時買的房子到現在最低的也翻了三番,漲的最快的是京城和魔都這樣的大城市,有的地理位置好的門麵房,都漲了十幾倍。
不談物流的主業賺了多錢,就光是房產的增值就讓物流公司成為一個龐然大物。
甚至有一次,一些地產公司開行業論壇,邀請函都發到孔祥東那裡去了。
光是物流公司手裡的門麵房,麵積就要超過很多的地產公司,不談賣價,就是租賃價,就可以養活一家中型以上的物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