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全能網紅!
“梁董創作的這一首歌曲,一旦掛在第二期‘小梁建房’上,第二期視頻免費的那兩、三分鐘,就相當於一個短視頻。這個‘短視頻’完全可以借由你的歌曲走紅。在網絡上,營造出比‘水軍’灌水更為火爆的熱度。”
吳瑕興奮地說道“第二期‘小梁建房’免費播放的部分,大火特火了,剩下那付費部分,肯定能吸引更大的關注。完全可以借此衝高付費的群體數量。”
吳瑕是真的樂觀起來。
她可不是那種輕易會說恭維話的人。
擔當各大公司高管的那些時候,吳瑕看過無數成功的營銷案例。
有時明明隻是很簡單的一句網絡語,偏偏就能成為紅極一時的流行詞語。
比如說,有個南方小夥失戀了錄製視頻,談及自己的心情時,說自己“難受想哭”,因為普通話不達標,說成了“藍瘦香菇”,居然簡簡單單幾個字就可以迅速火遍全網。那一年的年輕族群,似乎不引用一下這四個字就落伍了似的。感覺沒經曆過這種“黑曆史”的年輕人,鳳毛鱗角。
又有一個女教師,寫了簡短的一句話辭職信——“這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結果放到網絡上又紅了。成了那一年火遍全國的網絡流行語。
結果呢?
女教師也沒到哪些地方旅遊,找人結婚生子了……這樣一個結果反而被網友集體忽略。
再比如,一個一線明星的家庭,老公明星出軌了。老婆明星公眾號上有一句“且行且珍惜”,又迅速火遍全網。
網友似乎從中看到了多少的人生哲理。
結果呢?
表態要“且行且珍惜”的老婆明星,最終還是選擇了離婚。網友也選擇忽視這樣一個結果。
……
網絡有時候很難火,因為你努力去經營數載,你經營的東西或許依然冷冷清清,無人問津;
網絡有時候很容易火,因為你隻是無意間說了句什麼話,馬上給你傳遍大江南北,億人引用,熱度就像流感傳播的速度。
相對來說,憑借歌曲走紅,這種事兒的可預測性就大多了。
吳瑕見慣了各種一曲成神的案例。
她之前所在的大企業,業務涉及的娛樂行業可不單單限於影視作品。那個大公司也曾經簽過“選秀節目”排名前五的選手。
簽下後,砸重金替“簽約藝人”出音樂專集。
有捧紅的例子,也有捧失敗了的例子……
綜合那麼多的案例,成功的無一例外,是專集“撿”到了一、兩首好歌;失敗的無一例外,整張專集都是垃圾歌曲充斥。
所以在鑒賞歌曲方麵,吳瑕可以說有著無比豐富的經驗。
梁騰梁董事長“創作”的這首歌曲,不僅僅夠格當一張暢銷唱片的主打歌,甚至稱之為的“神曲”也不為過。
何謂“神曲”,就是至少在這幾年內不會過時,在音樂史上也能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歌曲。
作為公司的總經理,公司有了這樣一首“神曲”在手,吳瑕頓時平添了許多信心。
什麼信心呢?
當然是公司投資“小梁建房”係列視頻,這個一直不被看好的項目,吳瑕忽然有了強大的成功信心。
不是說,堅信梁騰能把“建房視頻”拍出奧斯卡最佳記錄片的水準。梁董當然會拍得比她們都要好,畢竟他對這“建房視頻”投入的熱情比任何人都多,要求也高於所有人。
吳瑕是從很現實的角度出發,覺得“小梁建房”視頻拍出來,有沒有付費的觀眾,都無所謂了。
隻要梁騰能在拍攝幾百上千期“小梁建房”過程中,創作出兩、三首像剛才唱的這首“神曲”,吳瑕就有十足信心,憑借自己的人脈把歌曲賣個好價錢。
不是說,沒“人脈”的話,這歌就沒人要。隻要是真正的好歌,唱片公司搶著要。
隻不過,由熟門熟路、人脈寬廣的吳瑕出麵,本來一首“神曲”普通人可以賣個兩百萬的,吳瑕有信心賣到五百萬。
不單純是家庭背景雄厚,讓彆人賣麵子多出錢。
原因挺簡單。
是吳瑕認識的“買家”多。
那麼多能說上話的“買家”,形成了良性競爭,自然“神曲”就能賣出更高價。
而且說句真話,娛樂圈這池水深著呢。沒有門路沒有人脈,你就算有“神曲”在手,也未必能賣出一、兩百萬。
導致這種情況的因素挺多。比如,你認為是“神曲”,買方不覺得;
又比如,雙方都看好歌曲有市場了,但對於究竟有多大市場,仍可能存在分歧——這就導致雙方對歌曲的定價不一致,談不攏,最終破局;
再比如,你見不到大娛樂公司的高層,負責跟你議價的可能隻是一個版權部門的小頭目。這種公司中層人員,流動性大,最容易起貪念。或許他隱晦地暗示你利益輸送,你意識不到,也可能導致交易失敗;
還比如,大企業砸重金購買單曲都比較謹慎,怕投資一旦出現問題要擔責。這時大企業可能提出要把你的歌曲灌片,去校園或者什麼地方進行小範圍的試聽,看聽眾的反響如何?
這種附帶的苛刻條件,未必你作為賣家就能接受……
總之,在沒人脈沒門路的情況下,要成功的高價賣出單曲,實在太難了。
而作為業界資深人士,由吳瑕來操作“神曲”的交易,就不會存在上述的麻煩問題。還能賣出高價。
一首“神曲”賣出五百萬的天價,雖然罕見,梁騰創作的這歌也罕見地出色啊!
吳瑕在大企業時就見過兩單賣出天價的歌曲。她覺得那兩首歌還比不上梁騰這一首。
當然,創作者都是跟大企業有過良好合作關係的專業歌曲創作人了。這一點也有加分作用。必須承認。
吳瑕要求不高隻要梁騰能保證每年創作出兩首“神曲”,就算超額完全任務。
之後,她隨便他怎麼揮霍公司的資金,去拍攝“建房視頻”。
拍成精品也好,拍成垃圾也罷,就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拍一期“小梁建房”,拍出來上傳之後就成為無人問津的角落,那也無妨。
單單依靠一年賣兩首“神曲”營利一千萬,就足夠梁董去折騰了。
拍攝“建房視頻”,就是前期蓋彆墅投資大。這部分投資完成後,剩下的拍攝視頻能耗費多少錢?
頂多就是聘請攝像師和一些相關工作人員的工資開銷,這是大頭。
刨除掉前期大投入,一年下來拍攝建房視頻的投資,撐死不過數十萬上百萬。
跟一年上千萬的賣歌收入相比,建房視頻投的那點錢,就是毛毛雨。
哪怕梁騰今年“靈感枯竭”,創作不出“神曲”了,就憑公司如今到手的一首神曲,就能保證今年拍攝“建房視頻”不虧了。
萬一明年梁董又“靈感大爆發”呢?
一年創作出七、八首神曲。那公司豈不嫌大發了?
一切皆有可能。
悲觀者隻能看到漆黑一團的前景。
樂觀者可以看到無限光明的未來。
吳瑕無意中得知梁騰擁有創作“神曲”的天賦後,一下子徹底改變了想法。
改變了對公司長期經營“小梁建房”這個項目的反對意見了。
不僅不反對,還一下子轉變為“小梁建房”的堅定支持者。
不為彆的,建房視頻拍得好壞與她無關,收益率好壞與她無關,隻要“小梁建房”能觸發梁騰創作“神曲”的靈感及欲望,就一切都值了。
本來梁董創作的歌曲,都是為了提高“建房視頻”的精品度而去苦思冥想出來的啊。
建房視頻這個平台,不能砍掉。
如果梁騰會讀心術,能看到吳瑕此刻內心的想法,肯定要吐血三升,鬱悶至極。
他千方百計,努力促使建房視頻項目保持虧損。
吳瑕居然又發掘出“建房視頻”的專屬音樂可以賣錢,這樣一個經濟增長點。
這不是跟他對著乾嗎?!
而且乾得好狠。
一旦讓吳瑕的大計實施,並取得成功,這筆過千萬的年收入就是妥妥的了。
“係統”又把賣歌得到的千萬級彆的收入,算作了公司的盈利,梁騰真不知道要找誰哭去!?
吳瑕如今猶如“商神附身”,一下子拋開了小打小鬨的層次,上升到了動輒千萬資金操盤的程度。她開始有資格說要“先訂個小目標,賺它一個億”了。
而梁騰如今麵對著李校長,仍然在琢磨著拿幾百萬去購置“李屋村小學”的舊址地塊的“小本生意”。
他跟吳瑕之間的境界落差,實在有點大啊!
此時此刻,對於吳瑕的長遠大計,梁騰依然被蒙在鼓裡。這也算是一種“無知是福”吧。
真要知道了自己費儘心機,仍未十拿九穩拿得到手的兩百多萬的地塊,居然不比吳瑕幫他賣一首歌曲賺得多,不知梁騰會作何感想?
更滑稽的是,那種“神曲”梁騰滿腦子都是。
想要“創作”出來,隨時隨地都可以。
吳瑕當然不會把“賣歌”替公司創收的大計,貿然告知梁騰。
不是有心要瞞他,是不想因為旁枝末節,影響到梁騰創作神曲。
不是有藝術家總結過嗎?
為了錢而去創作,跟單純為了興趣,為了出精品而創作,最終取得的成就截然不同。
這次的事兒,跟之前吳瑕背著梁騰請宋長信剪輯出第一期“小梁建房”事件,截然不同。
簡單來講,就是拿了你的一首單曲,去試著能不能賣出天價而已。
梁董創作的歌曲,放在那兒也是放著。賣不掉,梁騰一毛損失也沒有。
倘若幸運地賣出了天價,那公司今後挺長一段時間,就不必愁錢了。公司的運轉就變得輕鬆多了。
這樣的好事情送上門,估計梁董也不會拒絕。
就算他腦袋抽了,不肯接受這樣的好事,堅決不賣歌,那他就不跟買方簽訂“轉讓協議”就可以了。畢竟賣歌需要獲得他的簽字授權……
總之這一回,所有的決定權都緊握在梁董手裡。
這跟上次以公司名義發布第一期“小梁建房”,性質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