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全能網紅!
理想是美好的,而現實往往卻是殘酷的。
在梁騰和吳瑕幾經波折得到那樣一個結論後,他倆覺得可能性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了,也就是說,“地下室入口”就設在另外那處2層小樓之內。
結果,現實又狠狠的打了他倆一巴掌。
吳瑕操縱著的“無人偵察機”,已經非常認真細致的,一遍又一遍搜尋了另外一個“地下室”的天麵。
吳瑕和梁騰也緊盯著“屏幕”,逐寸的觀察,最後居然像是重複了之前探查第一處“地下室”的經曆,找遍了整個“天麵”,壓根就找不到所謂“入口”在哪裡?
梁騰和吳瑕對視一眼。都能從對方眼裡,看到一種“迷惑不解”的眼神。
這樣都找不到“入口”?這也太扯了吧?
不死心的兩位主人公,眼睛死死盯著那個小小的“屏幕”,反複把另外那個“地下室”的“天麵”搜尋了n遍,結果令人失望沒有“入口”就沒有“入口”。
整個“地下室”的天麵麵積能有多大?幾百個平米而已。
“入口”要能讓人出入,肯定小不到哪裡去。在有限的“地下室”天麵尋找一個“不算太小的入口”,找不到,梁騰和吳瑕腦海裡不約而同冒出了最後一個可能——“入口”根本不存在。
費了那麼大的功夫建造兩個“地下室”,結論是完全不設“入口”。吳瑕和梁騰無論覺得這樣的結論有多“荒誕”,但這結論,就是他們現階段能找到的唯一答案。
難道,那個“過強”在把自己擁有的貴重物品轉移到“地下室”之後,就把原有的“入口”徹底給封掉了?
梁騰和吳瑕憑常識都能斷定在建造這“四合院”地下室之初,肯定是有“入口”進去的。否則,“地下室”內部的裝修不可能完成。“無人機”偵測到的地下所藏的東西,也不可能搬運進去。
被“過強”封掉的“入口”,又在哪個位置呢?
梁騰和吳瑕知道肯定不會設在“地下室”的“天麵”。
假如曾經的“入口”設在“天麵”,就算封掉了,也隻能清理“入口”上麵的痕跡。至於“入口”下邊的痕跡,都進不去“地下室”,怎麼可能清理?!
而“地下室”的“天麵”,清一色刮了白,毫無修補的跡象。無論怎麼看,“入口”就算是過去式的,也不可能曾經開設在那個位置。
另外,梁騰和吳瑕逐漸還意識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假如“地下室”珍藏那些東西,真的被“塵封”了數十載,它們如何保證不壞掉?!
密室內存放東西,要想長久保證不朽,隻有兩種途徑一是密室內形成真正的“真空”狀態;二是密室內一直保持暢通的空氣,避免處在一種潮濕狀態。
“後海四合院”下邊的兩處“地下室”,肯定達不到“真空”狀態。
據“無人機”進去後偵察到的地下情景,“過強”的所有珍藏之物,件件都保存完好。這種結果,肯定有一個先決條件這幾十年間,地下室一直空氣暢通,保持著相對恒定的溫度和濕度。
這樣想來,不僅有一個曾經被封了起來的“入口”,甚至,理論上還應該一直存在著某個流通空氣的“通風口”。
隻不過,現在梁騰和吳瑕沒找到它們而已。
梁騰和吳瑕相當無語。都不知道那個“過強”的頭腦裡麵的“回路”構造是咋樣的?居然在一個“地下室”入口,耗費那麼大心力,就為了做到不使人發現“入口”的存在。
有這必要嗎?難道“地下室”的藏品,能值個三、五億嗎?撐死能有一個億也到頂了。估計。畢竟那“過強”在近代史上寂寂無聞。肯定算不上一位著名的大富翁。普通人累積財富能多到啥地步?估計“過強”一輩子最有價值的一筆投資就是這座“後海四合院”。
梁騰感興趣的是“過強”在“地下室”設計上花費的心機。
梁騰甚至暗暗懷疑,那個“過強”該不會也是一位“重生人士”吧?!居然在幾十年前就有那麼高超的設計天賦了嗎?竟然把“地下室入口”設計得如此隱蔽,就連他這位真正的“重生人士”都找不到!
如此超前的設計水準,梁騰不服都不行!
梁騰正在腦裡胡思亂想之際,忽聞吳瑕發出“噫”的低低一聲。
吳瑕的驚呼,把梁騰注意力喚了回來。
從“無人機”安裝的攝像頭傳輸到“小屏幕”的圖像,可以看到鏡頭“定格”在了一個玻璃鏡框之前。
那個玻璃鏡框並非擺放在“木櫃”內,而是用水泥釘掛在了一處牆體上。
“屏幕”中的圖像,長時間“定格”在這樣一個牆上掛的“玻璃鏡框”,證明“無人機”一直穩定地懸空,飛在“玻璃鏡框”前麵。
而“無人機”此刻又由吳瑕來操縱。很顯然,應該是她在那“玻璃鏡框”中發現了什麼特彆之處。因此要反複仔細的查看。
吳瑕拜托那位改裝“無人機”的朋友,給機體上安裝的攝像頭,確實屬於高檔玩意兒。
梁騰不太懂高科技方麵的東西。他之所以覺得吳瑕那朋友給“無人機”安裝的攝像頭,非常高檔,那是用他的眼光來看。
梁騰的標準也簡單,就是發現“無人機”的“攝像頭”,清晰度比他預料的還要高,這就是“高檔貨”的證明。
機載“攝像頭”的清晰度,究竟高到啥程度呢?
“攝像頭”對準了牆上掛的一個“玻璃鏡框”,吳瑕和梁騰居然可以一清二楚的看到,“鏡框”內不是裝著一幅名畫,或者書法作品,反而是幾張按照順序鋪好的“土地贈予契約”。
那“地契”由於用的加粗的4號字打印,字體明顯,而“無人機”上安裝的攝像頭“分辨率”,也確實很驚人……結果就是,梁騰和吳瑕通過小小的“屏幕”,可以勉強的逐字辨認出那“土地贈予地契”的內容。
吳瑕覺得,一份“地契”被“過強”鄭重其事的用“玻璃框”裝好,還掛在牆上,她下意識就對“地契”的內容產生了興趣。
幾經調整,終於把“無人機”調到了一個距離“地契”最理想的觀察距離,然後,就利用“攝像頭”本身自帶的擴大功能,將“地契”上的文字逐行放大,瞪大眼睛,逐行逐句看完。
看完之後,吳瑕和梁騰都深感意外。
那“土地贈予契約”的內容,倒也簡單。就是“30畝土地的擁有者呂一凡”,因為無兒無女,自願將他名下的這30畝土地贈送給“某某”,以感謝其照顧年紀老邁的自己。而“某某”也承諾將一輩子替“呂一凡”養老送終。口說無憑,為免日後反悔,特立下這一紙白紙黑字的契約。不得違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