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全能網紅!
梁騰和吳瑕當然不會隨心所欲的改變生意場上的規矩!
能隻出6000萬收購的18畝地塊,為什麼要給12億呢?
他們是不差那6000萬,為了減少那6000萬的支出,需要聯係各種“人脈”確實也挺麻煩,也要記下人情。但做生意就是要不怕麻煩。
至於“人情”的東西,就算你不欠彆人的,當你自身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後,你也不可能繼續“單打獨鬥”的,必須要跟許多生意場上的朋友合縱連橫。
所以,人情這種東西,必須要花彆人的,有時候也需要給彆人……隻有這樣的“人情往來”多了,生意上的“門路”和“機會”,才會越來越多。越做越順手。
吳瑕和梁騰一點不嫌麻煩,不怕欠人情,針對呂浩子此等小人物,動用n倍的力量去“圍剿”他,看似有點突兀。
但這從一個側麵證明了,他們已經逐漸的進化成了非常合格的生意人!
當然,這裡說的是生意上的經驗道理。
事實證明,梁騰和吳瑕立場堅定,選擇了不與呂浩子談判價格的策略,完全正確。
實際上,呂浩子麵臨的困境,遠遠超乎梁騰和吳瑕的想象。
他倆所知道的,隻是“帝都烤煙廠”欠下了4000萬的債務,另外小股東們,一共投入過2000萬。這些統統屬於呂浩子麵臨的“外部壓力”——起碼在呂浩子看來,那僅僅是“外部壓力”。
他如果沒有相當優秀的“抗壓能力”,也不可能在“烤煙廠”負責人的位置上呆了這麼多年。
畢竟,這個“烤煙廠”早在十多年前,就完全不產生效益了,不斷的虧錢,需要他去舉債維持。
呂浩子的心態,早就在很大程度上,轉變為“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境界了。反正欠錢的是“烤煙廠”,總不可能捉他去蹲大牢吧?!
當然,現在吳瑕使出的手段,不是要“捉”他坐牢,而是讓他在債主和股東的雙重壓力下,“賤售”烤煙廠的地皮而已。
說白了,就是你呂浩子少賺一些錢,最終還是有錢到手的。
不把你逼到“絕境”,還有一些補償,可以供你脫離困局,並且是永久解決掉之前一直背負的“大包袱”。如此美好的前景,對呂浩子的吸引力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前麵提到,如今呂浩子麵臨的最大壓力,不是“外部壓力”,反而是來自於他家庭內部的壓力。
前妻木紅跟他離婚之後,木紅差不多40歲,呂浩子大她17歲,更是已經57、8歲的人,快到60了,也懶得折騰了。他就沒有再娶老婆。甚至,也有點“認命”了,不再像以前那樣熱衷於找“小三”來代孕生兒子了。
從此收心,一心一意撫養女兒長大自立吧。
當然,每個月都要固定的去解決某些方麵的需求的。這個方麵,呂浩子認為挺正常。隻是小心些,不要再像年輕時候,曾經染過一些病,治療起來都費了好大功夫啊。
女兒取名呂東君,寓意為“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這“東君”就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中的“東風”嘛,也就是“好風”嘛。
但取名“呂東君”也罷,都無法擺脫她在“單親”家庭成長,所帶來的種種負麵影響。
呂東君自幼便受到了極為嚴格的家庭教育(估計呂浩子這是反省了自己和他妹妹的風流成性,不希望女兒再變成他們一類的人)。
另外,各種各樣的課外輔導班,那是昂貴也好,便宜也罷,隻要當父親的認為有用,就會送她去讀。反正“呂東君”從小開始,她的“課餘時間”就沒有一點是真正屬於她自己支配的。
如此嚴格要求下,顧東君的學習成績,完全不需要當父親的擔憂。
她一直讀書,讀到大學出來了,就由父親拜托朋友,把她弄進了“帝都”一家效益挺不錯的報社,當了財經專欄的普通編輯。
再要細分,當時日報的財經版麵中,有一個專門的分析股票走勢的小小專欄,由“呂東君”來負責。
撰寫各支股票分析的文章,當然需要對各股未來一段時期內“漲跌勢”進行評估、預測。
呂東君這家夥“寫股評”文章時,也曾“戰績輝煌”——接連十幾支“股票”,還有n個“基金”的漲跌勢,都被她預測得無比準確。
於是她就有些“膨脹”起來了,覺得自己仿佛有“股神”加持,或許是“期貨之王”轉世。
呂東君決定要自己拿一筆錢來炒股,炒期貨。
呂東君初步的計劃方案,準備拿200萬來炒。
這200萬,如果是她父親呂浩子事業正處在輝煌時期,拿出來支持寶貝女兒“炒股”,那也是“濕濕碎”。
然而女兒都大學畢業了,呂浩子經營的“帝都烤煙廠”也“死火”了好多年了。呂浩子這時候早背負了一身債務,大約背了2000多萬了,還沒到曆史最高點。
當然,憑心而論,呂浩子欠下的債務,其實也不是都投入到“烤煙廠”的運營。
呂浩子這家夥也沒有其它的賺錢門路,而從小到大“富養”一個女兒,花費是巨大的。不說彆的,就單單“帝都”一暑假的課外輔導,隨隨便便就花費兩萬多。更何況女兒要補習的,可不僅僅是一個科目。她全部的科目,不管是成績比較好的,或者成績較弱的科目,統統都補。
像語文的作文,女兒都寫得挺不錯了(否則後來大學畢業後,呂浩子也不會想著把她送到報社去),但高考考什麼作文,某個大型補習班,據說能請到幾十年來各種“高考應試作文”猜題命中率高達九成的某某“專家”來授課啊。必須上。
呂浩子在撫養女兒這二十餘年間,開銷巨大(甚至有時候,都得從他“找小三”的經費中挪用不少款項),但更多的,則是舉債。
並且呂浩子多長了個心眼,他是以“帝都烤煙廠”的名義去舉債。一則公司的名義借錢,總比個人能多借許多。另外,真的有債主追債了,他到了最後沒辦法,還有“賣廠還債”一途嘛。
個人名義舉債就沒那麼大的“回旋”餘地了。難道變賣個人的資產嗎?那呂浩子可不願意。
“烤煙廠”借到錢之後,呂浩子是公司名義上的負責人嘛。他完全可以做些小動作,“公款”通“私賬”,隻需要找個合適的理由,甚至是找一些“空白發票”,填一些並不存在的“餐費”、“住宿費”,就可以拿到廠裡“報銷”。
所以說,隻要公司的賬戶上有錢,呂浩子就能通過這樣那樣的手段,從公賬中取錢出來,供私人家庭花費。
這就是為何“烤煙廠”已經沒有了銷路,沒有產品投放市場了,已經“死火”,負債累累,呂浩子卻依然不去“另謀高就”(當然年紀大了工作不好找,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呂浩子不僅不謀求新的工作,甚至還竭儘全力以“烤煙廠”的名義借錢——公司的賬戶,早就等於他個人的“小金庫”了。
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了“烤煙廠”的負債,累積到4000多萬(一部分是還不上的利息),再也從外界借不到一分錢了,呂浩子才消停了。
不管是單位或私人,都不肯借錢給他了,不消停不行啊。
想到要賣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