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全能網紅!
鎮裡的“一線地皮”,儘管預期收益遠低於縣城的一線鋪麵。但仍然“供不應求”。
梁騰在重生之前,可謂飽嘗了當“房奴”的壓力及艱辛。正因為在這其中備受折磨,他對於各級行政區域城市的地價,包括租金高低,都熟知一、二。
比如這鎮裡“一線鋪麵”(以普通的50個平方為例),鋪租約為1200左右,波動幅度不太大。而放在縣城裡的“一線鋪麵”(50平方左右),就起碼可以租到2500塊。租金直接翻倍。
到了市裡麵的“一線鋪麵”(仍為50平左右),租金收入,輕鬆可以突破3500元以上。
這鎮裡的“一線鋪麵”,感覺上,租金收益低於預期。
要知道,就在梁騰重生之前,圩鎮的“一線鋪麵”,每平方的價格也突破1萬塊了。但每月的鋪租,的的確確才1200塊每月。等於一年下來,能有14500塊的鋪租收入。
那麼問題就來了。按照這個收益,10年差不多可以收鋪租15萬,要收回80多萬的購買地皮的錢,那就得耗時50多年,差不多60年了。
投資房地產,單純作為一項投資,“回本”的時間需要超過30年,那都是不怎麼劃算的交易了。
但偏偏鄉鎮的“一線鋪麵”的回報率,真心有點低了。
當然,梁騰也分析過了,鄉鎮的“一線鋪麵”收益太低,一方麵在於鄉鎮的人流量遠不及縣城,太高的鋪租,會嚇退太多生意人。
如果租金漲到一個鋪麵都需要2000以上,做生意的人難道不會跑到縣城去做生意嗎?你這鄉鎮的鋪租都跟縣城劃等號了。乾脆跑到人流量更大的縣城去吧。
其次,租鄉鎮的“鋪麵”做生意者,往往都是來自鄉鎮各個村的農民,跑到圩鎮上做點小本生意,混口飯吃。
鄉鎮一般幾萬人口,各村之間都修好了鄉道,交通便利,就算從這個村旮旯,跑到那個村旮旯,頂多花上十來分鐘而已。
鄉鎮罷了,地盤能有多大?
各村的農民跑到圩鎮租鋪麵做生意,早出晚歸,都不需要在圩鎮上住宿過夜的。
這就導致了“租鋪麵”是“租鋪麵”,往往並不需要再租你二樓的房間來住。如此一來,“一線鋪麵”的樓房,就沒有既出租“鋪麵”又出租二樓以上的“房子”的雙重收益。這導致購買鄉鎮的“一線地皮”建樓房,回報率真是太低。
居然要50年以上的回報周期。
不過話說回來,鄉鎮的“一線地皮”也並非完全沒有投資價值。
收益率低的,肯定不是第一手的地皮。比如,像“帝都”近郊的這個鄉鎮,它規劃的555塊地皮當中,“一線地皮”的售價也僅為2200元每個平方。
一塊麵積80平方的,由鎮出麵辦妥了國有土地證的“一線地皮”,也就176萬。
到了梁騰重生之前,鄉鎮的“一線地皮”每平米售價過萬——這價格翻了多少倍了?
如果以最初始的拿地價格,“一線地皮”差不多18萬。然後,蓋一棟天地樓,主體造價在12萬,簡單裝修的費用,也跟“主體”造價差不多。那就是24萬。連同購地成本,建好那樣一棟位於鄉鎮的“一線鋪麵樓”,有40萬出頭足夠。
如此一來,年鋪租收益在15萬,用上30年時間,絕對可以收回投資的“本金”了。
這才算得上“回報率”靠譜的投資。
因此之故,鄉鎮上真有第一手的“一線地皮”出售,銷路絕對不用愁。
一共有555塊地皮,差不多450塊左右是“二線地皮”,占絕大多數,“一線地皮”的數量,頂多也就100塊左右。
很好統計數據的450塊“二線地皮”,每塊12萬,合計5400萬。而100塊“一線地皮”,每塊176萬,那就是1760萬。
兩樣相加,賣地收入應該在7000萬以上。
當然,這7000萬,鎮府不可能真正全部到手。
鎮府欠“私人”的債務就達到1000萬了。同時還欠銀行800萬。
扣除這兩樣之後,“售地款”剩下5000多萬。
還得支付“糧所”職工的遣散費。“糧所”的“遣散”人員,實在有點多,這又得大大的一千多萬。
鎮府當時狠心賣掉鎮中心位置的兩處優質地塊,還掉欠債,真正剩在手裡的,還有4000多萬。
鎮府當時的“心情”,是從來沒有如此“富裕”過。簡直就是“富得流油”。
鎮裡“一把手”,這時看中了一塊近400平方的沿街地皮。
鎮裡“一把手”,又哪裡有積蓄拿下近400平方的沿街“一線地皮”呢?
當年的地價儘管很便宜,但這近400平方的地皮,也需要差不多70萬了。
鎮裡“一把手”沒有那麼多錢,但他有個親哥還是有積蓄的,就向他借了70萬。
那可是真正的“一線地皮”啊。不僅僅是鋪麵多而已。
如果建好了大宅,“一把手”打算把它整體“打包”出租,最好的方案,就是建好一整棟樓,整體出租,給生意人做個“小型賓館”。
那樣,每年收到的租金,才比較可觀。
後來又舉債建好主體。
簡單裝修的費用,也差不多等同於建“主體”的價格。
為了建這房,前後曆時近十載。
他太渴望擁有一棟完全屬於自己的“天地樓”,欠債也要弄好這樣一棟超級大房子。
他自幼家境並不好。他和他哥都隻能靠“讀書”來改變命運,出人頭地。
結果他哥成了“學霸”級的人物,而他讀書比親哥更努力,最終高考成績卻隻達到普通高考學生的水平。
勉強考上了一個“二本”,大學畢業出來,隻是一位普通的公務員。
而他哥呢?不僅考取了“雙一流”的重點大學,在校期間就踴躍參與學生組織的活動。讀到大學高年級時,甚至混到了學生會主席一職。
憑著這道光環,親哥校園出來後,進入“仕途”的as很高。在部一級的部門“熬”了幾年,逐步得上級賞識,解決了幾個很關鍵的“級彆”提升。然後,再下放到下邊“基層”去鍛練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