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全能網紅!
花費了如此之多的心力,終於可以不必采取“破碎”的手段,進入到“地下室”中,在場的三位人士,俱都感慨之極。
不容易啊。
尤其是梁騰和吳瑕,都已經把那“後海四合院”到院後空地,再到“望帝峰”周邊的土地,統統采購下來。這“四合院”的“地下室”,以及那“望帝峰”的山中“洞天”,當然產權也統統歸了梁騰他倆了。
對於屬於自己的“地下室”內藏著什麼樣的寶物,無法親自抵達其中,仔細的篩查一通,肯定是遺憾之至。
梁騰打內心就拒絕這種“遺憾”的滋味。
現在終於“如願以償”進入這個“地下室”了,而且燕千羽之前呆了頗長一段時間了,毫無異狀,證明這屋內空氣的流通程度,完全可以放心的。
再一個就是“地下室”內有燈泡照明。雖然沒有達到“亮如白晝”,但也稱得上“光線充足”。完全可以放開懷抱的翻檢“地下室”內所藏的每一樣物品了。
如此足矣!
吳瑕和梁騰按照習慣,首先查看的當然是那些比較惹眼的大件東東。比如用來存放“小玩意”的櫃子啊,家具什麼的。
前段時間,梁騰和吳瑕一直在“鼓搗”家具和原木,因此對於各式各樣的“名貴木料”,他倆算是了若指掌。閉著眼睛都能說出一大堆的名貴木材的特征。大到木材的紋理,小到木材的氣味。包括如何保養存放,各種瑣碎事宜,不一而足。
梁騰和吳瑕都不容易請專家,就他倆掌握的豐富見識,已經足夠辨彆“地下室”所有家具的材質了。
都不是什麼名貴木材,清一色的“大路貨”而已。
稍微貴些的也無非就是“櫸木”。這種“櫸木”製造的櫃子架子,全新之際,撐死了也不過賣它兩、三千塊錢一件。
隻不過,“櫸木”本身的材質堅硬,分量就比彆的木材沉重,用“櫸木”做櫃子架子,不必擔憂被擺放的東西壓壞。
這是擺放東西的實用木材,但並不怎麼值錢。
看完了“地下室”的所有成品家具,確定沒有一樣是名貴木材所製。換言之,都不太值錢。
這其實也在梁騰的預料中。
他知道通往這“地下室”的通道,那個“暗門”如此之狹窄,那個“旋式樓梯”那樣狹小,他就知道,“地下室”內的大件東東(包括家具),都不可能值錢到哪裡去了。
原因無它。比如像家具,肯定是可以拆解再拚裝的,否則無法通過那個狹小的“旋式樓梯”。而可以拆來拆去的家具,能貴重到哪裡去呢?一般來說,無非就是些普通木料罷了。
事實也像他猜測的這樣,“地下室”內的所有木器,高達九成是用的“櫸木”製成。
這部分是不值錢的。
梁騰又和吳瑕來研究,那些木家具中擺放的物品,有沒有值錢的呢?
像某個書櫃內,就堆了好幾麻袋的“古錢幣”。不僅僅用麻袋裝了好幾袋,袋裡的“古錢”還用柔韌的麻繩穿成一貫一貫的。使之不易散落成片。
看到“古錢幣”的數量,梁騰就有些頭大啊。
這種“古幣”存世量太大了。隻有那種稀少罕見的錢幣,才比較值錢。但梁騰不是這方麵的專家,也沒有時間和興趣,逐枚“古幣”去求證它的價值。
他決定現在先把“古錢幣”的鑒彆工作放到一邊去。找機會幾麻袋“古幣”都搬出去,再聯係幾位“古錢幣學”方麵的專家,一枚枚替他篩個遍。能從中找出值錢的,就挑出來賣錢。如果找不出,那這幾麻袋的“古幣”,梁騰準備捐給博物館去了。
彆說“博物館”不稀罕存世量巨大的“古幣”。這世上也不僅僅隻有大型“博物館”呀。多少四、五線小城市建造的“小型博物館”,是歡迎你捐贈這樣大數量的“古幣”的。
不值錢的話,可以捐給它們。
拿定了主意了,梁騰暫時不去管那幾麻袋的“古幣”了。
繼續檢查,卻意外在書櫃內,翻出了大量的油畫。每一幅油畫都卷了起來,裝在一個木製的防水防蟲的“卷軸”管子裡。
看到這些“卷軸”,梁騰和吳瑕腦裡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就是“字畫”。
結果取出其中一幅來看,果然是畫。但卻不像他們預料的是些水墨畫,反而是些“油畫”。
感覺有點不協調。按照一般的常識,用水墨創作的“國畫”,裝裱好了以後,就卷起來裝入“卷軸”管內。
而西洋比較盛行的“油畫”,就熱衷於直接放入“鏡框”內,懸掛於牆壁。
現在,居然有大量的油畫,統統隨意的卷了起來,塞入“卷軸”管內,然後再堆放到書櫃之中。
梁騰和吳瑕已經拆了好幾個“卷軸”來看了,清一色的“油畫”。估計剩下的也都是“油畫”。
如此隨隨便便的“對待”這批油畫,就不怕把畫作上的“塗料”弄掉了嗎?
是認為這批“油畫”壓根就不值錢,所以隨意卷起來收藏?還是原屋主覺得把它們裝到“鏡框”內,太占地方,整個“地下室”的牆壁統統掛滿,都裝不下?
梁騰總覺得,應該是原屋主的水平有限,不知道這批“油畫”到底值不值錢,索性就這樣隨意的收藏著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