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全能網紅!
周教練退休後又開設“電動車廠”,做了近十年,累積賺了差不多600萬。加上他兩公婆原有的近300萬積蓄,他的身家漲到了差不多千萬級彆了。
回到周教練的老家(其實也是梁騰的老家,同鄉嘛),千萬富翁還是比較的罕見的。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算得上“成功人士”了。
在前世,周教練這種真正的“成功人士”,在梁騰眼裡,就是那一類隻能“仰望”的大角色。周教練是越到老來,越成功、越滋潤。而梁騰上輩子卻是越老越糟糕。
從“大城市”返回老家那座小城市以後,梁騰越混越回去了。到了中年以後,收入都沒有周教練的一個“零頭”。
周教練積蓄了上千萬身家以後,又想著要“轉行”了。
畢竟“電動車”的數量日益增多,而管理也越來越嚴格。之前有差不多10年時間,算是“電動車”發展的黃金時期。當時一些大城市開始“禁摩托車”。但無論哪個城市都有好多的小街小巷,難道可以全都開著個小車出出入入嗎?一來擁堵不堪,二來也想停車時,找個“停車位”都困難。
禁了摩托,“電動車”在大城市就應運而起,迎來了銷量的高峰。
周教練恰好趕上那樣一個“風口”,投資“電動車”這一行。哪怕就是生產一些“雜牌”的電動車,而且產量極小,也足夠他賺了個盤滿缽滿的。
但過了那個“電動車”黃金十年,在“大城市”裡電動車的“保有量”,也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各種“電動車”違章行為層出不窮。加強“電動車”的管理勢在必行。
這種情況下,對於生產“電動車”的各廠家的生產資質,勢必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些大工廠環環把關,嚴格無比,倒也不怕各種限製和檢查。像周教練辦的這種小廠,就頂不順了。周教練因此便萌發了轉行的念頭了。
既然這門生意不太好撈了。最好的選擇,就是換其它一門生意來做。
周教練想投資“藥水”生產。
梁騰也是那個時候才知道,周教練祖上也出過一位“江湖醫生”。雖然沒有在正規的高等醫學院校深造過,但手裡也掌握著好些個在實踐中,證明是非常具有神效的“藥方”。
其它的祖傳藥方,多是要吃到肚裡去的,在根本就跟“醫學”不沾邊的後代周教練看來,風險係數有點大。
而所有“祖傳藥方”中,卻有一個專治跌打扭傷的“藥水”秘方,周教練自己都按“藥方”秘製過藥水來用,頗具神效。
周教練老早就看好這個“祖傳藥方”,想投資它,把它做成像南方知名的跌打藥方品牌“正骨水”一樣的暢銷品牌。
限於大規模生產這樣的“藥水”,需要投入極巨,從生產環節,到包裝銷售環節,需要投入的都不是一丁半點的。因而周教練一直不敢把老早就有的念頭付諸行動。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上千萬身家,加之周教練年歲也大了,再不上馬“祖傳跌打藥水”和項目,怕以後這事兒就再沒有機會變成現實。
儘管周教練拖了差不多大半輩子,才終於“上馬”心儀已久的大項目,但他對於“市場營銷”方麵,確實沒有啥經驗。尤其像“跌打藥水”這種東東,想要銷量好,先得名氣大。不然的話,許多街頭擺地攤賣藥水的,其中也不乏有一些管用的“跌打藥水”啊,隻因“無名”,銷量就上不去。
哪怕在街頭擺攤時,注明可以“免費試用”,多少能賣出一些,但大規模的銷售,仍然不現實。
周教練生產“跌打藥水”,所麵臨的情況就是他有那麼大的生產量,但銷量方麵卻是幾乎沒有自己的“鋪貨網絡”。如此一來,產品容易生產出來,卻賣不掉,麵臨“壓倉庫”的窘境。
這怎麼得?!
周教練積蓄有上千萬的身家,看起來不少了,但真正要辦一個“跌打藥水生產廠”,其實卻不是太耐花。
像一整套自動化的“藥材分揀、提煉”的設備,都花了幾百萬。
周教練一開始也是“心眼大”,以為憑自家“祖傳跌打藥水”的神效,隻要用過的人覺得好,通過“口口相傳”,口碑打響了,“銷路”就容易打開了。
他這樣的心思實在有點太過“想當然”了。
問題在於,根本就沒有多少人用你的產品啊。就算用過的人覺得挺有效的,但那也就幾十人上百人的小範圍內建立口碑,這能有多大的“擴散”作用?!
而且這上百的“用戶”,還是周教練努力了半年的結果。
形勢極其嚴峻啊。
投入幾百萬的設備,生產出來的數萬瓶藥水,居然隻賣掉了幾百瓶,擁有了百來位的相對“忠實用戶”(其中有一部分還是昔日周教練的學員哩),這樣的銷售量,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回本”?
要知道,整套的“自動化生產線”,占用了周教練幾百萬的資金。另外,“跌打藥水”生產成本也不低。不可能用一些“自來水”上色就能出售啊,那是賣假藥!周教練可做不出那種事兒。
但生產“祖傳正宗的跌打藥水”,卻是要用到十幾種中藥材泡製。
這成本可不低。
而且周教練有個“決策失誤”,那就是太早就投入“自動化生產線”了。這套設備特“燒錢”,就產品銷量極不錯的大藥企,要考慮上這樣一條“自動化生產線”,都得經過反複的市場論證。周教練倒好,一開始就投入這樣“燒錢”的自動化設備。
從周教練的角度,其實也有考慮。那就是他在辦“電動車組裝廠”時,花費在“人力工資”方麵的支出,感覺有點大。所以他辦新廠之時,就想當然的以為投入那樣一套“自動化生產設備”,可以減少用人,最大限度的壓縮“人工開支”。
何曾想到,全自動化的生產線,確實做到了“用工少”,生產量大的效果。但周教練最開始壓根就沒意識到的嚴重問題也“突顯”出來了——那就是,他那“自動化流水線”生產出來的“跌打藥水”,生產了好幾萬瓶(將近10萬了),居然沒賣掉多少。絕大部分的“藥水”都積壓在租來的“倉庫”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