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全能網紅!
鐘家大兒帶領他的“廣告團隊”,辛辛苦苦的做了一年。
當統計的上年度“淨利潤”的報表出來以後,“鐘家大兒”也不由得看傻了眼了。
不多不少,上年度的“子報”的“中縫廣告”的淨利潤,恰好就是一千萬。
這個“淨利”跟他們爭取到的“承包權”的花費,剛好一致。
換言之,辛辛苦苦做了一年,賺到的錢剛好夠支付“中縫廣告”的“承包費”。
鐘家大兒的“廣告團隊”,等於白白替“子報”打了一年工了。
並且,按照鐘家大兒他們的計算法,他們創建一個“合資的廣告公司”,成本方麵,可遠不止1000萬的“承包費”而已。像辦公場地的“租金”,像廣告公司的“公務用車”,像“電腦啊打印機啊空調啊”之類的辦公用品,還有“廣告公司”十幾名員工的工資等等……這一切都被“鐘家大兒”計入“成本開支”。
因此,一年下來,隻賺到了1000萬夠支付“承包費”而已,那他絕對是虧大本的。
除掉“承包費”,其它方麵的“成本”支出,少說也有200萬左右。
鐘家大兒團隊虧損掉的,利潤與支出“相抵”後,實際虧損就有200萬左右。
這就挺可怕的了。
要知道,他的這個“廣告公司”的實際合資數額,也僅為300餘萬(他們可沒有幾千萬的“廣告公司”給慢慢折騰)。這一下子就虧掉了200萬——真是差不多把“本錢”都虧完了。
如果這300萬的“本錢”,統統是“鐘家大兒”拿出來的,那他還會繼續堅持下去。因為這“中縫廣告”第2年的利潤,已經比第1年另外那個“廣告團隊”經營之時,“利潤額”由700萬,成長到了1000萬了。
這種良好勢頭一直保持下去的話,說不定第3年的“中縫廣告”純利,可以突破到1200萬到1300萬之間呢?
而“合資廣告公司”的一些“成本開支”,像辦公用的電腦啊空調啊,甚至包括公務用車啊……這些統統都屬於前期的投入。或者叫1次投入,可以管若乾年之用。
如果可以一直堅持下去,這辦公方麵的“成本”支出,其實是逐年“攤薄”它的。
甚至,“鐘家大兒”還想到了一個招數,來確保第3年自己的“廣告團隊”肯定要“真正贏利”!這個招數簡單而有效,那就是通過運用乃父鐘任的“權限”,把“子報”的“中縫廣告”的承包費,降回第1年的800萬。
畢竟這“承包費用”,是一年一定的。既然前2年的“廣告承包商”,都是在“虧本經營”的。想要跟對方繼續的合作下去,適當的降一降“承包費”,降到一個合理的水平,那也無可厚非。
相信以鐘任在“子報”中的“一言九鼎”的地位,要替大兒子爭取到這樣一種相對“寬厚”的條件,那絕對沒問題。
畢竟這也不算是“中飽私囊”之類的出格事兒。隻要不太出格,就沒問題。
至於第2年“鐘家大兒”團隊要支付的1000萬“承包費”,合同一早就擬定了這個“定價”,並且還逐月的支付清楚了——當然不可能再更改。
但來年的“中縫廣告”承包費,還可以再議。
“鐘家大兒”掌握著優先跟“子報”續約的權利,而鐘任又願意給“鐘家大兒”的廣告公司降費,“鐘家大兒”的上述招數,是極有可能變成現實的。
“承包費”如果隻是800萬,而第3年經營“中縫廣告”時,鐘家大兒的“廣告公司”,又不必再開列許多辦公設備的“成本投入”了,這一來一去的,隻要能維持第2年1000萬的“純利”收入,他們就可以直接淨賺200萬甚至更多。
“鐘家大兒”對於來年的“中縫廣告”的經營前景,還是非常樂觀的。
但可以“時不我待”呀。他信心滿滿的,但“廣告公司”的其它“股東”卻是不乾了。他們集體選擇了“撤資”了。
任你“鐘家大兒”把來年的廣告經營前景,說得“天花亂墜”的,其它那些“股東”都沒信心了。
畢竟,300多萬的投資呀,一年下來虧掉了200萬,等於三分之二的“本錢”打了水漂了。
另外,就算第3年承包“中縫廣告”的費用,可以降回800萬,但市場諸多的不確定因素存在,你又怎麼能保證第3年的廣告“純利”,能維持第2年的1000萬左右?!
這都是些“未知數”啊。
就算一個人有其“巔峰時期”,也有他的“穀底時期”。說不定去年“中縫廣告”的純利達到過千萬,就已經是它“最巔峰”的水平了呢?!
極有可能,來年的“廣告收入”成績,還不及前一年的三分之二呢?也就是連700萬“純利”都拿不到!
彆說這不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
畢竟,去年一整年,整個“合資廣告公司”的員工們,個個都憋著一股勁兒,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亮麗的業績,又憑著這個,賺取高額的獎勵。
結果呢?就因為公司的贏利遠遠低於“預期”(可以說是虧損嚴重),夢想中的高額獎勵“泡湯”了。
來年還想指望這個員工團隊那麼“拚”的替你拉廣告嗎?
門都沒!
不確定的因素太多。就算“承包費”降下來,其它方麵的“製約因素”卻會增加。尤其是員工團隊的“士氣”,並不怎麼高。而“股東”們,也紛紛產生出了所謂的“厭戰”情緒了。
那樣的一種“厭戰”情緒,說白了,就是“股東”們已經不看好“中縫廣告”的收益前景了。寧可虧損掉了三分之二的“本錢”,也要“撤資”了。不然的話,就像被套牢了的“股票”,你舍不得出手,說不定等到最後的結果,卻是一個“停牌”,血本無歸。
還剩下三分之一的“本錢”啊,股東並不多,大夥分分,多少可以拿回一些“本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