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陽殿內,李絢坐在禦榻上,隨意的翻弄著手裡的奏本,麵色平淡的抬頭“所以佛家和道家商定,三分白馬寺?”
“是!”孔惠元拱手,認真的說道“啟稟陛下,佛門取回三一的白馬寺,道門青羊宮得三一,其他上清宮,太清宮和樓觀道合得三分之一。”
“所以他們是將朕的說話,當成屁給放了。”李絢淡淡的抬頭。
孔惠元立刻嚇得“噗通”一聲跪倒在地,有所哆嗦的說道“陛下,佛道兩門絕對沒有輕視陛下之意,白馬寺諸事,一切最終由陛下定奪,他人不敢擅專。”
“青羊宮啊!”李絢合上奏本,搖搖頭,說道“真的是爛泥扶不上牆。”
孔惠元終於鬆了口氣,他是真的有些擔心李絢會記恨上佛道二門,那樣的話,天下少不了要死人,而且是會死很多人。
“算了,東西他們既然守不住,就讓他們回蜀中去吧。”李絢直接擺手,說道“傳旨下去,上清宮,太清宮和樓觀道各的白馬寺一半之地,剩下的一半,朕拿出來建一座白馬書院,比等太學。”
“陛下聖明。”孔惠元聽到白馬書院四個字的時候,已經忍不住的紅了眼睛,隨即對著李絢沉沉叩首。
“至於說佛門,讓他們去龍門吧,在那裡建一座龍門寺。”李絢不客氣的一擺手,直接將白馬寺殘餘攆出了洛陽。
“喏!”孔惠元立刻拱手。
“退下吧。”李絢擺手,孔惠元立刻起身行禮離開。
……
餘澤從帷帳之後走了出來,對著李絢拱手“陛下,真的要讓青羊宮回蜀中嗎,那樣會不會太不講情麵了?”
“朕給了他們青羊宮,就是讓他們守住那塊地的,麵對佛門,他們應該強硬的擋住,而不是朕還沒有發話,他們就直接妥協了。”李絢輕輕冷笑,說道“這要是在軍前,就等於朕要開戰殺人,他們卻自行談判割地……
朕恨不得就將這所有人,全部都斬了。”
餘澤麵色微變,微微躬身。
就在這個時候,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承天門下傳來。
隨即,一名內侍出現在宮門口,然後肅然拱手道“啟奏陛下,宗正寺卿求見。”
“傳!”李絢微微抬手。
內侍立刻轉身離開,很快,鄭王李敬已經出現在了門口。
“臣宗正寺卿李敬,參見陛下。”李敬對著李絢沉沉拱手。
李絢擺擺手,開口道“王兄平身,可是有事?”
“是!”李敬拱手,然後認真說道“啟稟陛下,佛門大能神秀和慧能求見陛下。”
李絢突然轉身看向餘澤,說道“那位孔學士,被人家給糊弄了還什麼都不知道呢?”
餘澤默然。
神秀和慧能早就已經看出他們不可能拿到白馬寺之地,所以根本就沒有指望孔惠元達成了什麼協議。
可即便如此,他們也依舊在竭力爭取。
相反的,是青羊宮的那些人,他們或許認為李絢不可能答應,所以就和佛門虛以委蛇。
然而他們卻將一切壓力推到了李絢身上。
這一點讓李絢異常的不舒服。
忠誠不絕對,就等於絕對不忠誠。
所以,他賜下的東西,他也可以收回。
或許有些不講道理,但誰讓他是皇帝呢。
李絢抬頭,看向李敬,說道“王兄,朕就不見他們了,二位佛門大能,就不要在洛陽再待著了,白馬寺的事情他們不要再管了,請他們去長安吧,母後崇佛,讓他們為母後講講經,朕今年有幾個孩子要出生,請他們為諸位皇子祈福吧。”
“是!”李敬拱手,然後說道“臣代二位高僧謝恩了,這是何等的榮耀啊!”
李絢輕輕點頭,佛門六祖和佛門五祖之徒為李絢的兒子祈福,的確是他們兩人的榮耀。
因為這意味著李絢對佛門的接受,甚至佛門日後還能借此接觸李絢日後誕生下來的皇子和公主。
這可不是一般的事情。
“另外,二位大師在長安,就住在大慈恩寺吧,請窺基大師派人好好招待他們。”李絢一句話說完,李敬已經滿臉的驚訝。
有玄奘這位當世活佛在,長安人在長安,對佛門隻認唯識宗。
的確,神秀和慧能到長安,能夠對長安百姓造成極大的影響,然而當李絢將他們安置到大慈恩寺的時候,這種強大的影響力已經被束縛進了籠子裡。
“臣領旨。”李敬反應過來,肅然拱手。
李絢微微擺手,李敬立刻告退而去。
李絢突然笑笑,看向餘澤說道“看樣子,這個夏天,我們隻能夠拿佛道之爭來打發閒餘了。”
餘澤輕輕躬身,佛道之爭,道門和道門之間的爭鬥,佛門和佛門之間的爭鬥。
李絢這位皇帝,在轉眼之間,就將佛道玩弄在了鼓掌之間。
不要說什麼不會鬥爭,法統,道統,實際的利益,這一切絕對不會那麼容易結束。
“餘叔,你去白馬寺傳旨吧。”李絢目光看向前方,淡淡的說道“將朕的意思告訴青羊宮的人,隻懂得坐享其成的人是沒用的。”
“喏!”餘澤拱手,然後快步離開。
他知道,青羊宮這一次徹底的在李絢麵前失去了信任。
李絢抬頭看向前方,輕聲說道“司馬承禎,司馬子微,看樣子能夠和佛門鬥起來,隻有茅山的人啊……季真!”
“臣在!”賀知章從帷帳之後走了出來,對著李絢肅然拱手。
“你去一趟嵩山吧,讓子微真人三日之後進宮,朕要聽他講一講《道德經》,多年過去了,朕對《道德經》也有新的認知,正好和子微真人,好好的討論一番。”李絢微微擺手。
“喏!”賀知章立刻拱手,然後快速的轉身離開。
對於李絢和司馬承禎的往事,賀知章是少有了解的,而且他更加知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三日之後,慧能和神秀就會抵達長安。
隻要他們抵達長安,那麼在宮中禮佛的太後立刻就會將這二人接入宮裡去。
之後,便是太後禮佛,皇帝崇道,相互之間的影響再度抵消。
然而在這之後,天下人的注意力也會轉移到佛道之爭上,關於太宗皇帝,高宗皇帝,中宗皇帝的事情,日後關注的人隻會越來越少。
皇帝的手段,越來越無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