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福殿中,裴詩彤抱著李誌常站在歐陽氏的對麵,看著臨海大長公主,還有裴景賢。
大家都是一家人,殿中的氣氛一下子就緩和了許多。
兩鬢斑白的臨海大長公主坐在短榻上,對著坐在歐陽氏下首的李絢道“本來臣妾已經不問諸事,但是楊家的人請托上門,臣妾也不好拒絕,就因為這個小子,他娶了楊家的女兒,這才不得已麻煩陛下,為楊家求求情。”
“姑母說的哪裡話,姑母難得從河東來長安,侄兒巴不得姑母能夠在宮中多住幾日陪一陪母後。”李絢看著臨海長公主,麵色誠懇。
對於高祖李淵的這些女兒,每一個活著的,都是李絢登基最有力的支持者。
曹王李明,越王李貞,琅琊王李衝的事情,韓王李元嘉和霍王李元軌雖然沒有對外說,但對於魯王,還有淮南大長公主,千金大長公主,常樂大長公主這些兄妹,卻也沒有怎麼隱瞞。
所以當初李絢登基的時候,不僅韓王霍王和魯王鼎力支持,便是這些大長公主,也一樣支持。
說一句不好聽的,李重照就算是真的活著回來了,恐怕也很難得到宗室的支持。
沒有一個人再想回到太宗皇帝的子嗣臨朝,那股戰戰兢兢的時候來。
先安撫住臨海長公主,李絢這才看向裴景賢,說道“至於說楊家的事情,朕明白他們的意思,但一事歸一事。
今年夏秋雨多,姑母應該也感受到了,朕來了洛陽十幾天,便有大半的時間在下雨,洛陽,現在幾乎已經成了一座水城。”
臨海大長公主鄭重的點點頭。
彆說是洛陽了,就是河東,入夏以來也是雨水不斷。
雖然說沒有往年那麼酷熱,但是如果這雨繼續下下去,對莊家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陝州的事情,楊家該和州府交待清楚的,就交待清楚,至於說涉及到他們的……”李絢看向臨海公主,說道“隻需要楊家能夠幫助陝州,將今年的水災,在不傷害到百姓的情況下順利渡過,那麼怎麼都行。”
楊家在陝州,隱藏了不少的田地和礦產,這一點李絢看的很清楚。
雖然說楊家因為武後的事情,受到了不少的株連,但是彆忘了,楊家是累世大族,真正和武後走的近的,也不過是觀王一脈罷了,而且即便是觀王一脈當中,也有不少人對和武後走近沒有多少興趣。
所以不少在武後死後,依舊保留著官職,甚至還有很多老一輩致仕的老人,還留著爵位和勳位散官。
隻是李絢當政這兩年,錄取的進士當中,沒有一個楊家的子弟。
楊家請封蔭官,吏部也一直拖著。
甚至於官場上的楊家子弟,這兩年也沒有一個提拔的,甚至很多人被找到了疏漏之處,立刻就被罷官奪職。
更甚至被窮究職責。
楊家的日子很不好過。
根本原因還是他們和武後關係太急了,和李成器,李重俊,李重照的關係都很近。
他們一旦要起兵,十萬人不至於,一兩萬人絕對是能夠收攏的起來的。
陝州就在長安和洛陽的中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所以李絢才讓太子右衛率將軍劉定遠任陝州刺史,目的就是讓他幫忙盯著楊家。
而且他做的其實也是很出色的,如果不是他那日將楊家的事情引出來,李絢也不可能那麼容易就介入。
不過如今臨海公主提起,李絢也是不得不退一步,因為楊家已經被逼急了。
若是再逼下去,誰知道他們會做什麼。
楊玄感的例子還在那裡擺著呢。
……
臨海公主也是鬆了口氣。
楊家的事情她本來也是不想多管的,但是他們家能夠在武後時期安然無恙,說實話,也是多虧了楊家的照顧,這份恩情得還。
“楊家之事,有陛下這句話,臣妾也算是有所交待了。”臨海公主搖搖頭,說道“至於說楊家托付的嫁女之事,臣妾就不勞煩陛下了,此事臣妾便回絕了他們,讓他們找彆人來說情。”
“等一下,什麼嫁女之事。”歐陽氏原本昏昏欲睡的,聽到嫁女兩個字頓時就清醒了過來。
李絢滿臉無奈的看向歐陽氏,臨海公主說是不說這事,但她隻需要提起一個由頭,立刻就有歐陽氏接話,這事也就說下去了。
李絢對著臨海公主輕輕點頭,臨海公主這才笑嗬嗬的說道“是楊家有個年紀差不多,還沒有許婚的嫡女,楊家讓臣妾詢問一聲,看看其是否有資格入宮。”
“楊家的女兒,必然是好的。”歐陽氏轉身看向李絢,問道“皇帝,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