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這種官司金融化之時,黃麗茹立刻在腦海裡,浮現出了自己的老公陳宜山。
雖然黃麗茹和她的老公陳宜山的夫妻關係,早已沒有了當初剛結婚時的相敬如賓了,但畢竟一日夫妻百日恩。
“這事兒,沒有誰對誰錯。”黃百川評價道。
“我的女婿陳宜山,是想要為南豐縣招商引資,所以才會出台了那些有悖於上位法的地方性行政法規。”
“但是,在當時那個年代,在那個客觀情景下,陳宜山隻能這麼做,彆無他法!”
“咱們華夏要搞經濟開放,要修建摩天大樓,要搞城市化,要讓人民富裕起來,隻能去滿足外資的需求。”
“外資之所以要把本國的產能,轉移到咱們華夏,就是為了解決本國的汙染問題和勞動爭議問題。”
“我們為了引進外資,也隻能去犧牲環境,隻能去壓低勞動成本,隻能去避免對商人的狠罰。”
“隔壁的阿三國,也擁有和咱們華夏一樣的人口規模,可就是遠遠落後於咱們華夏。”
“便是因為,隔壁的阿三國對商人狠罰,罰的商人都不敢進去投資了。”
華夏和阿三國,對待商人的態度,迥乎不同。
這也是造成了兩國經濟發展增速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兩國的經濟增速差異,絕不僅僅隻是對待商人態度的不同所造成的,那隔壁阿三國擁有數百種語言和文字,隔壁的阿三國有超過七成以上的無地農民,阿三國的國民受教育程度也遠遠落後於華夏。
但無論怎麼說,在對待商人的問題上,一個不會讓商人有進無出,一個是允許商人有進有出,這都是造成兩者差異的重要原因。
黃百川熟記歎息道:“若是程鎮長要清算陳宜山的話,真是時代的悲哀。”
作為黃百川熟記的女兒,黃麗茹十分明白自己父親的想法。
西方發達國家,願意把產能轉移到華夏,就是看中了華夏的高汙染和低人力成本,以及國民受教育程度,還有對待外資的本金問題,外資願意來華夏投資,是貪圖本金所衍生的利潤,而並不願意把本金都搞沒了。
現在的一些環保局長,人社局長,公安局長,工商局長等等,他們在很久以前,都沒有起到過什麼作用。
不是因為他們不想起作用,而是為了發展經濟,不得不起不到作用。
像陳宜山這樣的縣委熟記們,他們在當年的那個年代裡,確實是為華夏的發展,起到了不容忽視的積極效用。
“若是……咱們還有類似冰箱、洗衣機,彩電等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就好了啊!”
黃百川熟記歎息道。
以前的發展之路,都是靠著引進、消化和吸收。
國內和國外的科技產品,存在著代際差距。
那些科技產品,諸如小汽車、冰箱、彩電、手機、電腦等,代表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
換句話說,那些科技產品是人們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內需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