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防現在三十多歲,瘦高個兒,個子沒比彆人高很多,但氣勢要強一些。
他身上穿著藍袍,頭上戴著高巾子,五官端正,像個老頭,在王府前這大街上顯得很普通。
應防目光嚴肅,即便收斂的時候尚留幾分淩厲。
他身邊跟著十幾個人,有奴仆也有學生。大家都知道應大人是很好的人。
馬卓是應大人的學生,雖然不算得意門生,但他十七八歲,也是卓異,儒雅。乍一看和街上的人差不多,沒有很富貴,像他這樣的不少。
馬卓很大方,雖然和應大人來赴任,沒什麼好仗勢欺人的。
魏通比馬卓年長幾歲,他家裡條件算不上好,身上穿著半舊的藍袍。
魏通也很大方,向應大人請教:“學生想經商,不知可否?”
應防點頭,嚴肅的隻說一個字:“可。”反正應防對商不熟,不好多講。
魏通明白大人的意思,是不用在意商的身份什麼的,想做就去做。大人一直都是這樣的。
魏通、馬卓家裡在都下都算小門小戶,在都下不好混。就算他們讀書不錯,能在國子監讀幾年,還有幸做了應大人的學生,在都下依舊不好混。
都下機會多,但給他們的不多。都下現在還危險的很,很容易被卷進去。
所以,他們幾個願意的,便跟著應大人到衛國來,尋求一個發揮的機會,也想做點事情。想功成名就。但首先一點,是賺點銀子讓大家都過得好一點。
聽聽姑娘說的?信商,商最重要的是誠信,還能造福百姓,這就足夠了。
據說普寧侯宋公明在蒲昌縣治水,那經商也沒什麼。
馬卓和大人說道:“沒想到士農工商可以這麼解。”
應防嚴肅的說道:“本來就是。諸子百家也是。”
獨尊儒術,把一些儒搞的,都是偽君子!還妄自尊大,鼠目寸光!
應防說道:“天下亂象已現,衛國提前治了,大齊至少能再延續二百年。”
更多的就不知道了。那姑娘的搞法不太一樣。但不管怎麼搞,一個穩字還是需要的。
應防不擔心衛國會亂,衛王、袁鼎臣都是聰明人。但衛國先治亂,大概把天下的壓力承擔起來,即便皇帝分了一半,也不容易。所以,現在是要助衛國平穩的渡過這個時期,真正迎來大治!這裡邊的事兒太多,一個袁鼎臣可忙不過來。
應防不覺得自己有治國之能,他輔助袁鼎臣就夠了。
何況,應防覺得,姑娘這搞法,不擔心沒人才。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隻要有伯樂,願意給機會,千裡馬都會千裡而來。雖然會泥沙俱下,衛國隻要做好控製。
應防站在街頭,了解了衛國的情況,又正好見了那姑娘,現在,該去王府拜見衛王了。
衛王府,這會兒忙著。
應防看他們忙亂忙亂的,他在偏殿拜見衛王。
袁鼎臣、盧公公等人都在,對國相的到來表示很歡迎。
應防覺得,他們是想多個人乾活?倒也沒錯。至少也比猜忌、排擠強多了。
雖然衛王、袁鼎臣是聰明人,但聰明人乾什麼都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