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總,不隻這些,就憑這,導彈的反應速度就提高了不止一個檔次,慣性平台的準備時間就已經大大下降了,其他製造維護上的好處,更是一堆啊。”
總結一下:這個技術,又新又好!
邱總樂嗬嗬的:“哎呀,這減下這麼多重量來,我得考慮考慮這些重量怎麼利用,真是麻煩,哈哈哈。”
這還真不是保持原來外形,內部隨便挖一塊扔了就行的。
曾經有裝備,經過電子設備等的進步,減重數百公斤,因為重新處理起來代價較大得不償失,最後乾脆用配重的方式又把這部分重量給裝回去了。
這種處理方式,不完全是偷懶,至少已經提升了電子設備的先進性,降低了係統的複雜程度,提升了一些其他方麵的性能,隻是放棄了減重的利益而已,好處已經不少了。
搞實際工程應用研究,本來就是一個權衡取舍的過程,懂得適當放棄不全是壞事。
話雖如此,邱總這話仍然是有嚴重的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嫌疑,搞得齊工都一臉不好意思的看了一眼高振東,大意應該是“我們老總就這樣,愛開玩笑,您多包涵包涵”。
高振東卻順口道:“嗯,這的確是個不大不小的問題,個人建議,加大裝藥!”
原本“爭先一號”的戰鬥部,是500kg的聚能爆破戰鬥部,和聚能破甲原理差不多,不過不靠金屬射流,而是靠把爆破能量聚集起來。
所以兩者在外觀上區彆很大,聚能破甲的藥型罩像一個深漏鬥,聚能爆破的則淺得多。高振東沒見過“爭先一號”的戰鬥部,不過卻見過“飛鷹-2”的,圓乎乎的,還挺可愛。
邱總饒有興趣的問道:“高顧問,為什麼不是加大射程?”
高振東笑道:“暫時缺乏中繼手段,能打那麼遠,卻看不了那麼遠啊。”
邱總哈哈大笑:“有道理有道理,回頭我合計合計。”
這個事情說得差不多,高振東轉頭說起了另外一個應用:“有了計算機,導彈日常維護測試、發射前準備工作測試等環節就能做到更加自動化了,可以直接用彈載計算機控製相關係統,自行測試並通過數據接口傳到指揮係統來,人員的工作量就小了很多。”
其實這種技術大家都在用,隻是也許沒意識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汽車的行車電腦,啟動時候的一係列自檢,汽修廠維修的時候讀取故障碼,都是靠的這套東西。
沒有計算機,倒也不是不能搞,隻是代價更大。
這算是一個摟草打兔子的好處,反正都已經上了計算機了,順便搞一下也不錯。
齊工沒有太大的感觸,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嘛,邱總卻是覺得這想法挺好,作為型號總師,可維護性也是他要考慮的一大方麵。
紙麵戰鬥力和實際戰鬥力,完全就是兩碼事,實際戰鬥力和訓練、維護是分不開的。
比如某五常,紙麵6條防空驅逐艦,實際上拉出來,連地中海那個澡盆子都走不過去就得全部回老家,可謂是丟人丟到姥姥家了。
在這些方向上討論了一會兒,高振東也拿出了諸如綜合控製、地麵設備協同等等功能,最後說的,卻是又回到了製導的路子上:“其實要用在彈上的製導,我感覺倒也不是不能用。”
作為仿製對象的544,最大的缺陷是什麼?不是小型化,不是射程,也不是命中率這些,而是抗乾擾能力。
基本上作為最早的反艦導彈之一,其抗乾擾能力之差,基本上已經到了“一晃就瞎”的程度。
這和其使用的是早期的雷達技術有關,雷達硬件底子差。
這也是高振東一開始並沒有把這東西往雷達信號處理等方向上聯係的一個原因,現有的夠用了,這東西上去,改善也不見得有多大。
實際上哪怕是到了幾十年後,如果不加紅外末製導等其他末製導技術手段的話,那導彈和軍艦的電子對抗,也一直都是軍艦一方占優,導彈在電子對抗上從來就乾不過。
原因倒也不難解釋:功率。
用攝影界的話來說,這叫“底大一級壓死人”。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