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界之狂蟒吞噬進化!
美利堅,紐約,布魯克林區。
布魯克林區,十九世紀初期還是一家煤氣公司老板擁有的農場,後來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地賣掉了,建造起一幢幢房子,形成了現在的社區。
據說這一帶最早的殖民者是荷蘭人,一開始在東河邊建了六個荷蘭村莊,有小荷蘭之稱。布魯克林就是荷蘭一處地名的英譯。
十九世紀末期,在人們投票認同下,布魯克林正式劃歸紐約市,成為紐約五大區之一。近300萬人口和251平方公裡的占地麵積,讓它一躍成為紐約最大的區。
假如紐約各區是獨的立城市,那麼布魯克林就是排在洛杉磯、芝加哥之後的第三人口大城市,也可算美利堅第四大麵積的城市。
比起對岸穿金戴銀,享受著鎂光燈照耀的世界之都曼哈頓,布魯克林就顯得像是一個突然發大財的土包子,從內到外都散發出一股暴發富的味道。
不管是城市的布局,又或是街道的治安,還是對少數族裔的態度,都顯示出這座城區的不足之處。
布魯克林區由於曆史的原因,這裡曾經是黑人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區,即便過了千禧年,幾經幾任市長的努力下,這裡依然沒見多大的改善。
提到布魯克林區,紐約人總是先豎起一根大拇指,然後倒轉過來,羨慕嫉妒恨中夾雜著鄙夷,吐了一句話
”鄉巴佬的地方。”
鄙視鏈存在各個地方,即便同住在一個城市,也不免有各種歧視的存在。
羽夜在中東地區,向當地的武裝勢力”借了”一架直升飛機,順便”借了”一大筆錢,借道迪拜,搭乘前往美利堅的航班後,便離開勢力錯綜複雜的中東,來到了這座紐約不夜城。
行走在人來人往的街頭,看著過往白人、黃人、黑人的麵孔,讓羽夜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他曾經也生活在現代都市裡,眼前的一幕,讓他回憶起上一世曾經的過往,不由地嗟歎不已。
當然,為了入鄉隨俗,也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羽夜如今換了一身穿著。
羽夜身著藍色襯衫,下麵穿著牛仔褲,踩著球鞋,戴著一頂鴨嘴帽,遮掩著大半的麵孔,很自然地融入到大眾當中。
這裡隨處可見牆壁上的塗鴉文化,紅的,綠的,黃色,青的,各種各樣的顏色,瞎幾把潦草地塗抹上去,就變成你看不懂我也看不懂的玩意,被一些神經兮兮的藝術家稱之為藝術。
嗯,要是迪達拉在這裡,肯定先把這裡夷為平地再說。
羽夜隨手在地攤上買了一份報紙,頭條新聞上用3號字體標注著一行字體
”托尼斯塔克失蹤!這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在新聞底下,詳細標注著托尼史塔克的一生經曆和事業豐碑,還有與各種豔星的花邊新聞,就是沒有一處說到重點。
羽夜撇了撇嘴,算算時間,要是原著沒有因為他的到來發生太大變化的話,托尼史塔克現在應該已經從那處監獄裡脫困才是。
當然,那是在托尼史塔克命大的前提下。
羽夜短短五分鐘內,將關押托尼史塔克的武裝勢力連根拔起,引起了周遭附近勢力的注意,那裡早就成了戰爭禿鷲們的香餑餑,都想試圖從裡麵隻鱗片爪中,尋找出某些蛛絲馬跡,從而找到羽夜。
想來,托尼史塔克應該會有很大的驚喜才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