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乃害心之蟊賊,聰明乃障道之屏藩。”
世人都以為聰明通透之人才是活得瀟灑自在之人,但實則不然在馮龍看來這世間越是聰明之人活得越是痛苦。
因此他在人前一直努力讓自己表現得不是那麼聰明,但是他卻依然在察事廳中混得風生水起。
就連他的頂頭上司高欣也被他玩弄於股掌之間。
當然了這也多虧於他的好同袍孝庚,若沒有他傻乎乎地幫自己搭台,他為也還能夠唱好這台大戲。
不過由於他太過聰明又把人世間的事情看得太通透,因此他也在這樣的環境下慢慢地產生了不該他有的野心。
原本他個他的父親作為越國校事監的暗諜理應在越國養兒育女一直到老。
但是很巧合的是當初越王在眾多校事監的暗諜中選中了他的父親,並安排他前來淮南國加入到大虞皇朝的察事廳。
而選中他們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他還是個年幼的孩子。
正是因為他父親帶著年幼的兒子才能打消察事廳的顧慮和猜疑,畢竟沒有哪個暗諜在潛伏的時候會帶著妻子孩子的。
隨後他的父親成功加入了察事廳,而他自己在成年後也成功加入了察事廳。
而從他加入到察事廳之後他開始接觸到淮南國各行各業的人,而其中他接觸最多的便是淮南王府的人。
其中就包括跟隨淮南王側妃包文琴一同來到淮南國的人。
而其中就有他的父親曾經的頂頭上司潘賀潘大人。
他曾經也是越國校事監的一員,後來不知因何原因脫離的校事監。
據道消息他當年因為某些原因觸怒了越王殿下,因此被越王給秘密處決了。
但是事實明顯不是如此,當時他和他的父親馮都在接觸到潘賀以後都惶惶不可終日深怕潘賀會將他們的身份給抖露出來。
可結果他卻發現潘賀竟然依舊是越國校事監的一員。
他這一次和一部分校事監的暗諜假扮成淮南王側妃的陪嫁之人從越國來到淮南國。
而且更加令馮龍想不到的是潘賀和另外幾位校事監的大人竟然都搖身一變成為了淮南國的官員。
其中潘賀更是成為了淮南國右府主事。
這一官職名稱看似有主事二字不像是什麼大官,可實際上這個右府主事在蕃國之中可是實權派的大人物。
因為按照大虞皇朝的法令規定,蕃國之**有都尉府,左府,右府,三省六部等多個權利部門。
其中都尉府乃是大虞皇朝派遣的官員,甚至都尉府有自己的軍隊。
因此雖然都尉府乃是蕃國的權利部門倒不如都尉府乃是大虞皇朝用以監視和控製蕃國的部門。
而剩下的左右兩府和三省六部才是各蕃國真正的權利部門。
這三省六部就不用多了基本就是複製的大虞皇朝的體製。
而這左右兩府則比較特殊,因為這兩府的作用相當於是藩王的智囊團。
他們雖然沒有實際的治理權,但是卻有政策和謀劃的製定權。
並且因為他們平日裡一直可以接觸和影響藩王,因此他們也私下裡被稱為隱相。
而兩府之中左府主要針對的是蕃國之內的事務,右府主要針對的是蕃國之外的事務。
所以馮龍打心底裡佩服這位潘賀大人,他竟然能夠憑借越國人身份做到右府主事,這種履曆放在整個大虞皇朝也沒有多少。
在和潘賀大人搭上線之後他才明白其實整個淮南王府裡隨同淮南王側妃陪嫁過來的人大部分都是越國的暗諜。
這其中明麵上的代言人便是呂思勉。
之所以他們要推出呂思勉作為代言人完全是因為他們這是把呂思勉作為一個吸引所有人注意的靶子。
其實包括鳩組織在內的一切都與呂思勉並沒有太多的關係。
也正是因為呂思勉頂在了前麵潘賀和其他幾位校事監的暗諜才能一直隱藏在背後沒有被人察覺。
他們用的這一招是高明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