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宗正寺的寺正穆夏言信心滿滿地坐等草原騎兵們消耗體力之時,他卻不知道一場即將覆滅他們聯軍的危機即將到來。
雖然穆夏言手中的青甲軍以及石文升手中的虎衛軍亦或者是諸藩王的親衛軍戰鬥力都很強大。
即便是鄭煜的耀武軍實力也是不俗但是有時候戰鬥的勝利卻並不能隻看將士們的戰鬥力。
如果穆夏言熟讀曆史他便會發現自古以來聯軍能夠取得勝利的戰例其實並不如他想象的那麼多。
即便這些聯軍人數眾多裝備精良也無濟於事。
就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七國之戰。
但是的趙相一人兼佩六國相印,可以隨意調動六國大軍最終還是敗給了當時看似必敗的秦國。
雖說期間他逼得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函穀關,可最終他的合縱還是敗了。
最終他本人也落得個被車裂而亡的下場。
如果這個例子不足以說明聯軍大多都都會失敗那麼前漢太祖與當時的霸王之戰卻是再次用事實證明了什麼叫做散是豪傑英雄聚是廢物狗熊。
當初前漢太祖為了打敗自己最大的對手霸王不惜聯合五位諸侯足足湊了五十六萬大軍去攻打霸王的王都。
可結果卻是這五十六萬大軍竟然被霸王的三萬大軍就給徹底打散了。
要不是當時前漢太祖跑得快,估計就連他的小命都得交代在戰場上。
可如今大虞的這股聯軍比之前漢太祖組織的軍隊要少得多,甚至他們的人數還沒有草原騎兵的人數多。
而現在的草原騎兵比之當初霸王的三萬騎兵戰力也不遑多讓。
甚至這些草原騎兵在戰鬥中的洞察力要比當初的霸王還要敏銳得多。
畢竟這些草原騎兵們都是在血與火的戰鬥中長大的。
此時他們就在等待一個契機,一個能夠讓大虞聯軍自亂陣腳的契機。
而他們所等待的這個契機正在一點一點地浮現。
可諷刺的是這個契機卻是大虞聯軍自己暴露出來的。
“將軍這些該死的大虞懦夫像是縮在龜殼裡的龜殼一般就是不肯露頭,再這麼打下去我們的兒郎和戰馬怕是快堅持不了多久了。”
此時站在虞皇祖陵外的一位草原將領對著身邊的費鬥今說道。
“不要緊現在不光是我們快堅持不了多久了對麵的這些大虞人也堅持不了多久了。”
費鬥今目露凶光地說道。
自從他知道自己的兒子可能已經遇難之後,費鬥今已經下定了決心要殺光眼前的這些大虞人給自己的兒子陪葬。
“可是我們這樣不停的衝鋒兒郎們的損失也太大了一些!”
那位草原將領還想再勸說一番。
可隨即他便看到了費鬥今那如同萬年寒冰般的眼神。
“你難道要違背薩滿大人之前下達的命令不成?”
那名將領聞言不由渾身一顫。
對於這個罪名他可不敢承擔。
“不敢!”
“你要知道我們是進攻的一方即便是堅持不住了最多就是停止進攻,而且我們是騎兵撤退的速度也會非常的快可這些大虞人卻不同。”
費鬥今緩了一會兒還是給那名將領解釋道。
“他們是防守的一方而且他們大多是步卒,一旦他們堅持不住他們的結局隻能是徹底崩潰。”
那將領聞言立刻低下頭然後右手捶胸道。
“謹遵薩滿大人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