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林凱峰帶來的大量資金和分紅,市府製定了一攬子的城市發展計劃。
方博年和陳領導分頭行動,一個負責提升電力供應。
另一個組織工程人員翻修路麵。
一條水泥路,直接從縣裡修到市火車站。
方便北方機械公司的出口商品,順順利利地運到車站裝車。
通過出口電器,以及在國內售賣農用車,機械公司儼然成為全國創彙模範單位。
當地跟著一塊沾光。
這段時間,不少省市部門組團過來取經,狠狠讓陳領導和方博年出了一把風頭。
“造汽車?!”
隨著方博年講出林凱峰的來意,陳領導頓時大吃一驚。
方百年苦笑道“領導,我之前向您彙報過,林凱峰同誌一直有個造車的夢想。”
“如今萬事俱備,隻差咱們這股東風。”
“林凱峰同誌希望能夠得到市裡和部裡的支持。”
確定林凱峰真的打算製造汽車,陳領導的表情顯得異常凝重。
“從當地的發展角度出發,隻要是有利於提高當地生活水平,有利於經濟建設的事情,我們都會不堪餘力地支持你。”
“可是造汽車……”
陳領導委婉道“江城是汽車之城,如果我們大力發展汽車行業,會不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認為我們要和江城打對台?”
“給上麵領導留下破壞團結的不良影響呢?”
林凱峰說道“我認為我們發展汽車行業,非但不是破壞團結,反而是在幫助江城汽車廠,讓我們提高競爭力。”
“無競爭無發展,江城汽車廠之前走的是計劃生產的路子,無論是卡車還是其他類型的車輛,每年生產數量極為有限。”
“放在當年,計劃生產不會有什麼影響,放在現在這個年代,各方麵建設都少不了卡車的支持。”
“繼續走計劃生產這條路,江城汽車廠將會逐漸在國外汽車企業麵前,失去競爭力和老百姓的信賴。”
“領導,林凱峰同誌說得有道理,今時不同往日,大批國有企業都在走自力更生,自負盈虧這條路,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動力。”
方博年幫腔說道“林凱峰同誌並不會一開始,就帶領機械公司製造卡車,會先進軍小型汽車行業,暫時不會對江城汽車廠造成直接衝擊。”
“如果這樣的話,倒是可以試一試。”
得知機械公司不會馬上製造卡車,陳領導鬆了口氣。
江城汽車廠不但是一機部的親兒子,更是國家的心頭肉。
要是對他們造成衝擊,麻煩可就大了。
隻要林凱峰的想法有利於發展當地經濟,有利於整個城市的建設,彆說是造汽車,就算是造火箭,方博年和陳領導也會給予大力支持。
但什麼事情,都要具體分析。
53年,國家投入重金,傾儘全國之力扶持江城汽車廠。
三年以後,江城汽車廠生產出的龍國的第一輛運輸卡車。
又過了兩年,龍國第一輛小型家用轎車,從江城汽車廠開了出來。
那天起,江城汽車廠成為全國汽車行業的老大哥和排頭兵。
也成了全省第一,全國第一的優質國有企業。
靠著江城汽車廠吃飯的配套企業多達幾十家,整個江城汽車廠,擁有十幾萬職工。
內部流傳的一句話,廠裡的職工子女既不外娶,更不外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