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還要告訴同誌們一件事情,林凱峰不但從穆斯塔法酋長手裡,為國家科研項目拉到10億美刀讚助,並且和穆斯塔法酋長商議,將我們的一部分技術骨乾,送到迪城修建摩托車分廠。”
“他們兩方已經商量好,摩托車廠建成後,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全部由我們的人擔任,迪城負責提供土地,電力和每月工資。”
“摩托車廠的效益,兩家對半分,大家說說林凱峰同誌的這項提議,對咱們來說是有好處,還是有壞處?”
“當然隻有好處了。”
趙副部長想都不想地說道“首長,這是明擺著的事情,國家現在正麵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勞動力過剩。”
“從78年國家正式下達決定,同意下鄉知青返城到現在,回城的知青人數已經超過千萬,給各地有關部門帶來了嚴重的就業問題。”
“與此同時,大批國有工廠正在轉型,受到生產力等各方麵的限製,不是所有工人,都能參與到新的生產建設當中,必然會有一部分人閒下來。”
今天參加會議的各個機械工業部,都有著相同的問題。
內部人力資源過剩。
而是已經嚴重超標。
66年響應號召下行了2000萬知青,隻有400多萬人留在當地安家落戶。
剩餘1600多萬知青,幾乎悉數回城。
有的知青甚至是拖家帶口返回城裡。
計劃經濟時期,什麼都是按需分配。
工廠生產任務如此,招工數量也是按需招工。
唯有老工人退休,工廠才會招收新職工。
少之又少的招工名額中,工廠子弟占了一大半。
每年的招工指標異常金貴,有些人在上麵打主意。
不惜花錢,也要為自己弄一份工作。
“同誌們,你們的看法和林凱峰同誌的看法不謀而合,實話告訴你們,他提議建在迪城的摩托車廠,僅僅隻是解決我們勞動力過剩的開始。”
“未來,還會有大量工廠在這些地方拔地而起,沙漠地區文盲率極高,合格的產業工人不能說沒有,隻能說是少而又少。”
“工廠想要正常生產運轉,少不了我們提供的技術工人,林凱峰同誌發來的電報中,還有一項內容,令我和老夥計深感佩服,大麵積勞務輸出。”
話音落下,劉老將軍從軍服口袋,掏出一份折得整整齊齊的電報。
將電報交給王長生,示意他讀給眾人。
安頓完穆斯塔法酋長,林凱峰將相關情況打電話通知王長生。
又以電報的形式,詳細說明他與穆斯塔法酋長達成的一係列協定。
視察北方機械公司時,老領導特地吩咐過下麵人。
無論林凱峰打的電話,還是發來的電報,或者上交的文件,都要第一時間通知他。
剛剛平複激動心情的幾位工業部負責人,再一次大驚失色。
劉老將軍看了看眾人的表情,淡笑道“同誌們,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嗎?”
“老將軍,我有點想法。”
五機部副部長李進軍說道“林凱峰同誌提出的勞務輸出,我怎麼感覺和國家五六十年代,向熱帶各國派出的援建隊伍沒什麼區彆呢?”
“看上去沒區彆,其中大有乾坤。”
劉老將軍淡笑道。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