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改製,龍國與米國建立外交關係,相關部門拿出一筆資金,嘗試著從西方引進一定數量的現代化戰鬥機。
可惜,西方沒有完全放棄對龍國的嚴防死守。
同意出售給龍國的戰鬥機,要麼價格虛高,要麼內部存在著大量的問題。
戰鬥機生產線這一塊,西方防範到了極點。
即使龍國願意花大錢購買,以米國為首的航空大國,總會找各種理由搪塞。
沒有戰機生產線,就無法保證進口戰機可持續升空作戰。
會議進行到一半,林凱峰給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
一邊研究蘇-27和即將到手的圖95轟炸機,一邊等待蘇盟進一步發生混亂。
蘇盟有著多家曆史悠久的飛機設計局。
內部科研技術人員,個個都有一手絕活。
隻靠購買現成武器,不足以讓龍國實現重新複興。
掌握大量航空科研人才,才是關鍵。
老領導問道:“聽你的意思,你有辦法大量從蘇盟,為我們引進優秀的飛機設計人才?”
林凱峰站起來說道:“報告首長,我其實一直在考慮這件事,從蘇盟購買現成的武器,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加強國防建設的作用,但單純靠買買買,這是絕對不行的。”
“購買國外的先進武器,是為了加強咱們的自主研發能力。”
“下一階段除了繼續購買蘇盟的各類型武器,還要下大力氣,在他們的人才身上打主意。”
林凱峰將通過與康斯坦丁大將建立起的合作關係,把他變成龍國的中間人。
幫助龍國從蘇盟的各個航空設計局吸納人才。
“老劉,咱們這位小朋友,考慮問題比我們想的還要全麵。”
“凱峰同誌說得沒錯,單靠買買買,等於是一條腿走路。”
“要讓咱們的國防建設快速發展,就絕對不能丟掉自主研發,自力更生的傳家寶。”
林凱峰的發言與老領導的想法不謀而合。
向外購買武器裝備,隻是重新發展的一個必要步驟。
不代表龍國會一味地依賴進口設備和武器。
有鑒於林凱峰為國防建設所做的貢獻,老領導鼓勵林凱峰放開膽子,勇於爭先。
國家是林凱峰最大的支持者,也是林凱峰堅強的後盾。
無論是購買生產線,還是吸納蘇盟航空設計人才,上到老領導,劉老將軍,下到各個工業部,軍方各部門配合。
總而言之,隻要是於國於民有利的事情,林凱峰若是需要幫助,各個部門都將圍繞著林凱峰展開工作。
力爭在五年內,得到一條蘇-27戰鬥機的生產線,拿到戰機的發動機設計圖紙。
吸納不少於三百名蘇盟頂尖飛機設計專家。
會議結束後的第三天,林凱峰乘飛機前往港城與王磊見麵。
北方機械集團的移動電話,已經具備了進軍國際市場,全麵鋪開通訊網絡的能力。
與移動電話息息相關的通信基站項目,基本取得了成功。
軍事領域發展需要兩條腿走路,推廣移動電話,進軍海外通訊市場,同樣需要兩路並行。
一路在國內繼續建設基站,推廣移動電話。
另一路占領港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