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最終沒寫成,李三祝和李長山父子一致表示等李長安沐休回家了一起商量商量。
李秋歲蔫蔫得強不過,說實話單嘴巴叭叭兩句還成,讓她捉筆她還真無從下手。
白話文寫出來容易理解,真正種田的農人也容易接受,可識字的農人能有幾個?
書寫出來,先過一遍朝廷當權士大夫的眼,不說辭藻華麗,多出彩多無可指摘,起碼行文流暢,立意清晰明了。
這事急不得,還需仔細琢磨行文的規範和結構格式。
最好去書局找找記載農事方麵的書籍,了解清楚眼下時代農業水平。
想到了就去做,隔日一大早,李秋歲興衝衝先去了鎮子上的書局,找了一圈,找出幾本類似黃曆記載節氣變換了該種哪種莊稼的書。
回到家,難得放棄一次修煉異能的機會,點燈熬油仔細研究了一晚上。
這些書寫的很籠統,甚至沒有標清楚種莊稼地域氣候的區彆,比如南地和北地的差彆大了去了,種的莊稼能一樣嗎?
根本不符合期待中農事記載的書籍。
李秋歲不死心,終於等到李長安該沐休的日子,頭天晚上就說她要去接人。
李三祝和柳氏心知肚明這丫頭想出去撒歡,去縣城的路走熟了,趙大沉穩,讓他跟著沒什麼不放心。
……
一大早,趙大就過來套了騾車,一路上遇到熟人去縣城,就都捎帶一程。
縣城一如既往的熱鬨,還沒進城就能聽見小商小販的吆喝聲了。
李秋歲家的騾車在縣衙登記了,有自由進出縣城的資格。
買了書,還要等李長安一起回家,村裡人來縣城要麼買點東西要麼賣點東西,等不了她們兄妹,一進城就都分散走了。
李秋歲奔著找書來的,自然直奔縣城最有名的書局。
她來過這間書局,開始還是李長安帶她來的,買過紙張和筆墨,還買話本子。
“李姑娘!”
聽聲有些耳熟。
李秋歲尋聲望過去,是鬆原,方啟的小廝。
“李姑娘什麼時候來的縣城?來書齋看書還是買書呀?我家公子也在,真是太巧了!”
是挺巧!
臨山縣城不算大,出門能去的地方就那麼幾處,遇上也在情理之中。
可你這般驚訝乾啥?
李秋歲這時候也看到了和書局掌櫃站一塊說話的方啟,對方朝她微微一點頭。
不等李秋歲回應,對方率先移開了視線,鬆原顛顛地跑過來說話,“……公子還說帶我去李家村,可前幾天趁我不得閒竟跟蔣縣令一起走了,我還尋思什麼時候有機會再同公子去呢。”
李秋歲收回視線跟鬆原說話,“想去就去,不用找機會。就是家裡人都忙,果園那邊離不得人,地頭還要種下一季的莊稼,怕到時候招待不周怠慢了。”
鬆原聽了前一句心裡一喜,剛想應下來,可後麵一句明顯就是不歡迎,不應該說都熟悉了到時候自便的話嗎?
明白人家說的客套話,委婉表示彆添亂的意思。
鬆原摸不著頭腦,“那,後日就過八月半了,就是石榴,姑娘能不能再送咱兩個?不行,賣兩個也成……”
幾個石榴的事,鬆原一個人跑一趟就成,自家不用特意抽人手招待。
李秋歲爽快應下,“行啊,你要是下晌空閒去拿兩個就是!我爹娘不一定在家,我還要等書院下學,傍晚天黑才回李家村,你去家裡找不到人找紅纓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