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縉山(中)_扼元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扼元 > 第六百四十三章 縉山(中)

第六百四十三章 縉山(中)(1 / 2)

扼元!

大金國的北疆界壕,是近代以來罕見的,規模極其巨大的防禦體係。其北起金國東北內地的蒲峪路,向西一直綿延到與夏國的邊境。通過內外兩層的線狀界壕和大量要隘、堡壘組成的網狀防禦,來阻礙高原上騎兵部隊的進攻,並對騎兵擅長的迂回戰術進行有效破解。

但因為金國興修界壕,本身就出於其國力開始衰弱,無法控製草原的緣故,國力衰弱的現狀,又讓他們在興修界壕的時候,大量地因陋就簡,沿用遼國留存下來的城址。

縉山便是建設在遼代儒州縉陽軍的基礎上。五代時後晉割讓幽雲十六州予大遼,儒州便是所謂山後九州之一。如果再往前推,此地的曆史,可以追朔到黃帝與炎帝廝殺的阪泉。

這座城池位於三麵環山的草原正中,山川上的融雪彙聚成山泉、溪流,再彙成清水河、沽河、溪河等繞城蜿蜒的河流。城池西麵的連綿草甸更是水澤豐富,有成片濕地,有號曰百眼泉的清泉。時人有詩讚曰“朝來雨過黑山雲,百眼泉生水草新。”

就在趙瑄等人入城的時候,城北的白馬泉周圍,有數百上千的鳥類群起,盤旋在清澈的水麵上,引得不少將士嬉笑。

從縉山往西,到宣德州和弘州,這一整片區域,是農耕和遊牧的交錯之地,也是北疆草原和中都的重要水源地所在。

過去十餘年裡,這裡更是大金著力營造的北方軍械和物資轉運中心。大金的群牧所和中都的甲坊、利器兩署,都在這裡設有分支機構,並督促牧人或者匠人勞作,以供軍需。

不過,大安三年蒙古軍攻破縉山,屠殺了滿城百姓,這些牧人或者匠人僥幸活命,也都被擄掠到了草原深處。據說他們都被諸多蒙古那顏們當作了財產,分割為各部的奴隸,在那顏們的眼裡,地位大致等同於一匹馬或者一條獵犬。

因為人口都遭屠殺和劫掠的緣故,眼下的縉山城顯得空蕩蕩的,周會七裡的外城幾乎沒人住,斷壁殘垣也沒人清理,野草和荊棘倒是明顯被砍伐、焚燒過了,但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沒顧到,遂有蚊蚋成群飛舞。

趙瑄盯著看了會兒,這城裡幾個帶兵的鈐轄連忙道,我們立刻會派人清理。

再走幾步,可見城裡靠東側的一處高崗。高崗上有個冶鐵作坊正在叮叮當當的開工,而緊貼作坊的內城,如今整個兒都是兵馬駐紮之所。

見趙瑄頻頻探看那處作坊,代表仇會洛來迎接他的張紹搖頭道“彆指望太多,那裡現在就隻能打幾個箭頭,修幾片甲葉子,乾不了彆的!”

仇會洛的下屬將校在三角澱北的苦戰中折損很多。所以郭寧陸續抽調了好些軍官,填補其軍中空缺。

張紹是和郭寧一起從野狐嶺敗逃入河北的同伴,當過郭寧的護衛首領,在射術上頭與趙決齊名,曾在戰場上一箭射傷拖雷。這會兒他也成了指揮使,不過暫時負責訓練新簽的北京路兵馬,等待兵力充實以後,再向北恢複桓州西北路招討司故地。…所以他和他的部下們也駐在縉山城裡,占了半數的營房。

隨同趙瑄來此的蒙古人們忙亂卸貨的時候,張紹派了自己的部下去幫忙。自家則陪著趙瑄各處走走,看看。

聽得張紹的說法,趙瑄問道“我看這作坊規模不小啊?就隻能做這點事?”

“關鍵是沒人。山南這一帶,兩年來百姓離散死傷不下十萬,我們在本地,根本搜羅不到鐵匠師傅。而中都那邊,咳咳,一來他們也缺人手,二來就算咱們看中了哪位工匠,人家一聽是要來山後,立刻把頭搖得如撥浪鼓……”

趙瑄笑道“那也是理所當然,畢竟這地方抵在蒙古人的眼皮底下!百姓們都被蒙古人殺得怕了,誰敢來這裡找死。”

“所以不光是鐵匠工坊缺人,便是這城裡該有的興造,比如庫房、馬廄、城頭敵台馬麵之類,因為沒有百姓可以簽發來服役的緣故,都是將士們自家乾出來的,很是辛苦!”

張紹是本地的老卒出身,最能體恤下情。他方才看見趙瑄對城裡的臟亂不滿,這會兒便側麵說幾句,誇一誇趙瑄的新部下們。

當下幾個鈐轄點頭如搗蒜,都道,不辛苦,還要更努力。

張紹這話,倒是一點不錯。

郭寧控製中都以後,立刻就以趙決為武定軍節度使,經由居庸關向北麵的山後各州推進。但時隔三個月,當仇會洛所部陸續調動到山後各州,己方能穩固控製的,依然隻有一個縉山。

那便是人口數量實在稀少,無法支撐軍隊立足的緣故。

沒有人口放牧、耕地,軍隊的糧食物資等一切需求,就都得從中都轉運。這就給後勤造成了巨大壓力,特彆是這條運輸路線地理環境複雜,山地、草原、濕地交錯,道路難以維護,車輪車軸動輒損壞,車輛和物資的消耗非常厲害。

沒有人口支持,就算都元帥府掌控了山南各地,那也隻是一片空蕩蕩的地盤。己方的兵力隻能控製幾個戰略要點,外圍的廣大空間,蒙古人要來則來,想去就去。己方稍有疏忽,又要被他們穿插包抄,直入中原。



最新小说: 反派:開局挖了舔狗弟弟至尊骨 公主!駙馬又被您寵哭了 顧總彆哭了,夫人已經另尋新歡了 海賊:我那高冷帥氣的船長大人 穿越七零,我被老公捧上天 我真不是魔道 洪荒:我家後院養龍鳳 長生:合成開局,還有誰? 重啟2008:從拯救絕色女老師開始逆襲 重生資本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