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六章 北虜(下)_扼元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扼元 > 第九百三十六章 北虜(下)

第九百三十六章 北虜(下)(1 / 2)

扼元!

“陛下請看,這是臣寫的條陳。”耶律楚材從袖子裡取出一封文書,遞給郭寧。

駱和尚咀嚼菜肴的動作微微一頓,心裡有些佩服地道“這契丹人真能摸準郭六郎的脾性。”

駱和尚是郭寧的故交,兩人同為微末小卒時,不下十次的彼此救助,在刀尖上凝下惺惺相惜的情誼。若沒有駱和尚,郭寧早就已經死了五六回,反之也是一樣。兩人彼此的了解和信任,都非常之深。

正因深刻了解郭寧,駱和尚也就格外鮮明地感到郭寧的變化。從河北塘濼間崛起的郭寧論勇猛好鬥,與先前一般無二;論深沉大略,比原先強了百倍千倍。

但駱和尚幾乎從不考慮這個問題,因為郭寧的成長對塘泊裡每個潰兵都是好事,既然是好事,何必糾結。

與此同時,耶律楚材注意到了駱和尚的表情。

他隻當沒看到,殷勤地替郭寧打開條陳,請皇帝先看目錄。

耶律楚材在數年前,曾經隱晦地詢問過駱和尚,向他打探郭寧在河北的經曆。根據駱和尚和其他幾名定海軍中老資格的回答,耶律楚材認為,郭寧部眾離散,屈身潛藏河北的那陣子,必定師從於一位極其博學多聞的尊長,遂得以巨大的長進;而這位尊長,很可能是靖康以後流落到金國北疆的宋人高士。

受到這位高士的影響,郭寧對自家幽燕出身的認定甚是淡漠。比如郭寧從來不曾用這數百年來常見的“燕人”、“燕民”來自稱,而是始終自認為“漢人”或“漢兒”。

另一方麵,郭寧稱呼南朝宋人的時候,也幾乎不用通常的“南人”或“南蠻”。可見在郭寧眼裡,北方的漢人與南朝宋國之民實為不可分割的一體。

由此也可推定,那高士絕非如今蝸居江表的南朝宋人,而是早年幾乎匡合九州的大宋之遺民。

皇帝心裡深植這樣的想法,可以說有利有弊。

其利,在於皇帝絕不會容忍漢人南北兩分的局麵,耶律楚材必定能看到大周一統天下。其弊在於,皇帝對待南朝宋人,似乎過於仁慈了一點,明明坐擁巨大的軍事優勢,但卻全然無意用持續的軍事行動壓製南朝或者給南朝放血。

這倒不是婦人之仁,而是皇帝的某種執念。耶律楚材能清晰地感覺到,皇帝並不打算簡單地靠鐵蹄南下。他曾經不止一次地說過,如果隻是靠武力殺個人頭滾滾,把敢於反對的人踏成肉泥,那大周和草原上的韃子就沒了區彆。

皇帝更感興趣的,是按部就班地建設大周,使大周的強盛,大周民眾的富庶淩駕於宋國之上。直到大宋自家搖搖欲墜,大周隻消輕點一指,一切水到渠成。

這個目標不可能公開宣稱,因為這對武人們來說,實在太不耐煩。所以皇帝才需要不斷加強對軍隊的控製,力求勒住韁繩,壓製住猛獸嗜血的本能。

按耶律楚材的想法,大周對著南朝,完全可以表現得更有侵略性,但眼前的局麵也沒什麼不好。皇帝每次提到南朝人對大周的蔑視和誤解,總會特彆不滿意,甚至有些敏感過頭……這正是耶律楚材可以插手解決的事。

宋人把大周看成是粗野不堪的虜人之國、武夫之國,認為可以用來自於北方的經濟利益充實自己,進而擴充出能與北方對抗的武備。

實際上,大周確實是武人政權,也確實仰賴自身的武力。這是大周的國本,不會動搖,但不是說大周隻有武力。憑著中原和北方廣闊疆域和億兆百姓,大周的夾袋裡有的是辦法用以充實自身,並且用最快的速度,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姿態,讓宋人無話可說。

這其中,最簡單也最直接的,就是耶律楚材在條陳裡說的內容自明年起,從東北內地的蓋州、複州,到關中鳳翔路的秦州,一口氣開設十四處口岸,大規模地引入南朝的人力和財力。

郭寧擦了擦手,翻了幾頁條陳,問道“從南朝招募商賈,是個好主意。多些競爭,也免得咱們的官豪商賈賺慣了錢,還要盤剝百姓。不過,放手從南朝招募人丁?讓這些人用腳說話,用前所未有的人口遷移,來證明大周之政優於宋國?晉卿,我倒不是擔心什麼,可是南朝富庶勝我,宋人百姓會願意到中原、北方混飯吃麼?這些人來了以後,又真有這麼多的飯給他們吃?”

邊上駱和尚悶悶道“不僅得吃飽,還得吃好,怕是不那麼容易。”

耶律楚材向駱和尚微微頷首,探手替郭寧又翻過一頁“今年頭上還沒把握,但明年一定可以。”

郭寧端詳條陳內容,片刻後頷首“果然如此的話,值得試一試……這條陳且放我這裡,容我細細研讀。來,吃菜,吃菜。”

外人譏諷大周,總說大周政權有褪不去的草台班子氣息。雖說朝堂上省部堂皇,但真正參與決斷大政的,始終都是皇帝身邊的若乾親信班底。而許多影響深遠的政務,也往往是在飯桌上討論決定的。

嘉定十二年春。

南朝宋國,撫州臨川。



最新小说: 巨賈傳 時空穿梭者:曆史的秘密 穿書,勾他上位 項北問天 淩瑤岑帝旌 地獄笑話:給乾隆看後宮如懿傳 天道打工人 綠了陛下後怎麼辦 混沌初始經 亂世界拯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