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正文卷第三百六十六章這會給天文物理、理論物理帶來重大影響!宇宙論研發小組,可不是臨時起意。
王浩不止邀請了保羅菲爾—瓊斯和丁誌強,還邀請了黃震、海倫,再加上作為實驗代表的顏靜,最後考慮了一下,又臨時把張誌強加了進去。
這樣小組就正式成立了。
王浩是研究小組組長,小組成員包括保羅菲爾—瓊斯、黃震、海倫、陳蒙檬、丁誌強、顏靜以及張誌強。
其中黃震是第一次加入王浩的研究小組,他是去年來西海大學工作的,也一名非常優秀的天文物理學家。
黃震的履曆也非常豐厚,他畢業於水木大學物理係,畢業後出國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擔任訪問學者,並在宇宙學研究中心工作了五年,回國以後,被聘任到水木大學工作,但隻工作了一年時間,就決定來西海大學工作。
原因很簡單,水木大學的競爭太激勵了,黃震很難短時間擁有更好的待遇,再加上首都高昂的生活成本,帶來的壓力是很大的。
黃震到了西海大學以後,直接被聘任為副教授,拿到了超過兩百萬的安置費,並在一年的時間內就提升為教授。
雖然黃震來西海大學,確實是基於生活待遇問題,但他本人確實是非常優秀的。
王浩認識黃震以後,也做過一些學術討論,發現黃震的數學水平非常高,而天文物理方向確實是西海大學的稀缺人材。
或許也正因為如此,西海大學才會決定給這麼高的待遇。
這次的研究也缺少一個天文物理專家,就索性邀請黃震加入了。
雖然黃震是第一次加入王浩的研究小組,但他直接就是小組的核心人物之一,因為就隻有他一個天文物理專家,他們研究則需要一些天文領域的專業內容。
周三上午,小組成員到會議室集合。
這也是宇宙論研究小組的成立會議,就是讓各成員集合一起見個麵,並說一下大致的研究方向,交代一下初期的工作。
每個人都對研究有期待,有的甚至早來了一個多小時,大家見麵都相互交談著。
黃震默默一個人坐著,他和其他人都不熟悉,有的甚至叫不出名字,即便知道名字的人的,也根本沒有說過話。
他正想著加入研究小組的事情,畢竟沒有和王浩合作過,想到要和王浩一起進行研究,心裡都感覺有些忐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
黃振不主動和其他人說話,其他人自然不會主動攀談。
會議室裡。
保羅菲爾—瓊斯、海倫,都不善主動言辭;丁誌強則是在搗鼓著手機,根本連頭都不抬一下;顏靜則是在和張誌強說著話,聊起來就非常歡暢了。
張誌強的聲音蓋過了一切,會議室完成成了他的主場。
因為
他被王浩邀請加入研究小組了!聽聽!
張誌強一副無奈搖頭的樣子,繼續道,
顏靜用力扯著嘴角,勉強附和著點了下頭。
她倒也奇怪為什麼王浩會讓張誌強加入,但她自己肯定沒辦法反駁,因為她能加入小組,是因為她是「實驗代表。
研究是以實驗結論為基礎來做的。
研究過程中,需要很多實驗相關的資料,包括過程、內容、結論等,都需要特彆調取的,因為牽扯到一些保密內容,她就需要把控一下。
這就是作為實驗代表的工作。
張誌強加入小組就有點想不通了,她隻能帶著鬱悶繼續聽
張誌強吹噓。
當然也算是消磨時間,畢竟會議室裡,她就是和張誌強熟悉,其他最多隻能算認識。
張誌強和顏靜吹噓了一番,注意到對方那種明顯不信任的眼神,也就沒什麼心情了,就乾脆轉到下一位
黃震。
「黃教授,你應該是第一次加入王院士的研究小組吧?「張誌強問道。
黃震輕輕點頭。
張誌強笑道,
這下黃震感到不解了。
他之所以緊張就是因為王浩太優秀了,他對自己不夠自信,感覺和王浩一起工作壓力很大。
張誌強道,
黃震仔細想了想,組織了一下語言道,
張誌強仔細想想,說道,
他說著用力抿了抿嘴。
黃震一開始有點不能接受,因為研究肯定是要創新、要有想法,才能解決那些沒有解決的問題,但他仔細琢磨著,就覺得張誌強說的也有一定道理。
這和能力有關。
會議室裡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說是天才。比如,海倫。
這個年輕的國外女孩,就是王浩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大學裡公認的超級天才,據傳聞智商超過兩百,直追愛因斯坦。
比如,丁誌強。
同上,也是王浩的天才學生,還是最受重視的一個,還和王浩一起完成了黎曼猜想的證明,智商可能進入非人類範疇。
比如,保羅菲爾—瓊斯。
年老的天才,曾經的弦理論頂尖學者,後來轉到湮滅理論,完成了大量的基礎理論成果,尤其是和量子物理相關的內容,每一篇發表的內容都備受關注。其他
那個矮個子女生好像是實驗代表,天才不天才的倒是不清楚。
最後剩下……
張誌強教授?
黃震頓時疑惑的看向了張誌強,心裡不由琢磨起來,
張誌強注意到黃震的眼神,頓時問道,
黃震立刻擺手,「我就是緊張,對,是緊張,張教授,我覺得你說的有道理。
張誌強發現自己被認同,帶著笑容拍了拍黃震的肩膀,等回過頭微微一皺眉,他總感覺剛才黃震看自己的眼神有點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