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所以說,你們是發現了一階鋰元素?」「是可能。」
「可能王院士,我感覺放在你身上,可能就是肯定啊!」
「依舊存在其他情況,唯一能肯定的是,強湮滅力場磁化後的碳酸鋰,鋰的離子特性增強了。」
「這代表什麼?」
「可能是一階鋰的作用?畢竟磁化強度提升了兩倍多」
「如果仔細解釋,好吧,電子遷躍導致電子和原子核變動,讓鋰在離子狀態下,出現了影響特異磁場」
「s!」
「王院士,我們已經知道了。」「知道了?」
「嗯?恩沒錯。」「」
幾個人一起去了材料檢測中心。
一路上,王浩簡單解釋了實驗發現。
張林和朱老師倒是聽懂了個大概,他們的心情非常複雜,有鬱悶,有激動,還有複雜。
他們感到鬱悶的是,不清楚實驗發現代表什麼。激動,當然是因為實驗有了進展。
這也是心情複雜的原因。
研究速度實在是太快,快到了讓人感覺措手不及,科技部門之所以會遇到訂單的尷尬,就是因為研發速度太快。
當他們還在以'克'為單位,售賣一階鐵材料的時候,研究已經進展到以'千克',甚至更大的為單位進行生產製造。
正常的研究發展邏輯是這樣的——克、十克、百克、千克、十千克、百千克、噸。
湮滅力場實驗組,直接跳過了中間的幾個單位,根本讓人反應不及。
他們還是第一次發現,研發速度太快也會帶來煩惱。
現在一階鐵材料訂單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實驗組又發現了一階鋰這怎麼辦?
這種實驗發現一般都會直接發表成果,牽扯到升階元素的發現,就更需要發表了。
每一個升階元素的發現,都會牽扯其他領域的研究。
比如,一階鐵。
鐵是最常用到的金屬元素,其應用覆蓋生活中的方方麵麵,也包括一些高端材料領域。
在發現了一點鐵元素以後,肯定要發表成果,才能夠讓其他科研部門,比如說合金研究,去使用一階鐵做研究,為今後大規模應用打下基礎。
即便是不發表相關成果,隻要其他機構得到了材料,也一樣會清楚一階鐵的存在。
所謂的'保密'根本是掩耳盜鈴,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
其他升階元素也一樣。
鋰,同樣應用廣泛,隻要進行後續的研究,就肯定會被其他機構知道。
至於,不研究?
那才是真正的短視行為。
在發現了新的升階元素後,不發表成果、隻是做小規模的保密研究,比沒有發現也強不了多少。
看看一階鐵元素就知道了。
一階鐵元素生產數量極為稀少,好多企業也隻是以'克'為單位購買,即便是好多家機構再研究,了解的也隻是一階鐵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其他方麵的成果非常少加,更不用說,直接關係到應用的合金研究了。
如果一階鐵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就能夠實現更大範圍的應用。
這樣才能帶來更多經濟利益。
在張林和朱老師的複雜情緒中,幾人一起進入了材料檢測中心的實驗室。
周青已經等在那裡了。
他手裡拿著一份兒實驗數據報告,見到王浩以後就直接
遞了上去,臉上的表情明顯也很激動。
王浩很認真的看了報告,「從數據上來看,碳酸鋰確實已經產生了某種變化,很大的可能就是,一部分鋰元素已經變成一階鋰。」
「我們也是這樣看的。」汪輝和周青一頭。
汪輝道,「王院士,和你的判斷一樣,升階確實可以增強電力特性,而且還增強了很多,如果測定一階鋰的電離能,數值肯定會出乎意料。」
「這可能和鋰的活躍性有關。」
王浩道,「我也沒有想到數據會這麼高。我和其他人討論過,可能和升階元素強湮滅力場作用下,會產生一種特殊磁場有關。」
「特殊磁場?」「對?」
王浩放下了手裡的報告,說道,「這隻是一種猜想,還不確定。我們認為,升階元素強湮滅力場下激發的磁場,可能和常規元素不同。」
「不同的磁場」
汪輝仔細琢磨了一下,不解道,「磁場,還能有什麼不同嗎?磁場是可以疊加的,不同的磁場放在一起不就相同了?」
王浩輕輕抿了下嘴,「這個還需要研究。」
汪輝導師對這個話題感興趣,「如果存在你說的那種變異磁場,會有什麼特性呢?」
「我覺得可以從電磁感應方向入手?」「也可以試試。」
「不過」
兩人就著話題就討論起來。
張林和朱老師感覺頭都有些大了,他們站在一邊也不好打擾,就隻能裝作認真聽的樣子。
周青忽然開口道,「王院士、汪教授,打擾一下做研究討論當然沒問題,但是你們沒注意到重點嗎?」
「重點?」
幾個人一起看了過去。
周青說道,「碳酸鋰的電離特性增強了。這很可能意味著,通過強湮滅力場的鋰元素化合物,電離特性都會增強。」
「你們想想,這意味著什麼?」
周青自問自答的繼續道,「這意味著,以這種鋰元素化合物製造的電池,儲電量都能很輕易的增強兩倍以上!」
他說著有些激動,「同樣的電池,儲電量增強兩倍!」
「現在的新能源汽車,續航最高能跑六百公裡,若是增強一倍,就能跑一千兩百公裡,直接從首都到東港啊!」
「國際上,鋰電池技術已經很久沒有突破了!」「這是質的突破!」
王浩、汪輝都是淡淡的聽著。
張林和朱老師都有些激動了,剛才王浩和汪輝談著研究問題,他們都根本沒聽明白。
周青說的直白易懂,他們一下就明白了。
現在的實驗發現就代表,鋰電池技術將會迎來革命性的騰飛!
確實。這才是重點啊!
近些年來,鋰電池的研究一直都沒有突破,究其原因就在於,鋰電池的性能存在技術上限。
鋰電池的容量與所用化學材料特性、材料重量等直接相關。
常規鋰電池所用的化學材料隻有幾種,想要增加鋰電池的容量,就隻能增加化學材料的重量,一定程度上,就代表增加鋰電池的體積。
好多鋰電池的生產商,為了能夠讓電池容量增大,要麼就是增加鋰電池的提及,要麼就減少其他材料占用的體積。
前者,得不償失。
電池的體積增大,使用上就會受到限製,還會引起其他部件設計等方麵的連鎖反應。
後者,則會減少使用壽命,並增加安全風險。有些鋰電池的容量很高,但多次充放電以後,電池的容量就會快速衰減;有些鋰電池內部安全材料缺失
,達成一定條件後,就可能發現自燃現象,帶來很大的安全風險。
等等。
總之,鋰電池的發展受到了技術天花板,性能方麵想有質的突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正因為如此,好多的電池生產廠商,才會投入大量的經費,去研究其他的電池技術。
現在不一樣了!
鋰元素化合物的電離特性增加,就等於是從根本上實現了突破,就肯定會讓鋰電池的性能得到質的飛躍。
周青、張林以及朱老師,隻簡單一想都很是激動,忍不住討論起來,「現在還隻是含有很少的一階鋰。若是把一階鋰元素單獨提取出來,再合成為碳酸鋰進行實驗呢?」
「到時候,效果肯定會更好,幾倍、甚至十倍?」「這個不太可能吧!」
「有更大提升是肯定的!」
「碳酸鋰的電離特性提升,其他鋰元素化合物也會提升,碳酸鋰是電池正極材料,可以實驗其他的鋰化合物,比如,三元鋰、磷酸鐵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