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哪怕艾哈大將軍等人察覺到不對勁,立即讓將士回防,可聖耀軍的基層將士,並不曉得其中原委,大家行動起來都有些迷茫和猶豫。
前線奮戰的將士尚且如此,後方幕僚營的人馬,自然更不用說。
幕僚營的聖耀軍將士,看到南軒國將士的時候,內心可愉悅了。
前方將士陷入苦戰,南軒國將士趕來支援,幕僚營的將士頓時就長舒一口氣。
然而,無鋒上座卻氣提丹田,朝他們大喊小心南軒國的人。
小心?為什麼啊?南軒國不是盟友嗎?
更何況,南軒國的長皇女,還麵帶親和地微笑向他們喊話,南軒國前來支援各位消滅北境王。
“放箭!快!放箭!”幕僚營的謀士,似乎明悟了無鋒上座的話意,焦急的命令營地將士,放箭射擊南軒國將士。
“我們射程不夠!”聖耀軍將士無奈的回道。
聖耀軍將士可不是炎姬軍,幕僚營位於兩軍交鋒的大後方,他們由衷覺得,即便拋射也夠不著敵軍。
“彆猶豫!不夠也要給我射!誰敢違抗命令,一律軍法處置!”幕僚營的謀士,一時半會沒察覺異樣,依舊嚴令將士們射箭。
幕僚營的謀士覺得,營地將士們猶豫不決,皆因他們還不曉得,南軒國或許已經投敵。
再則是,幕僚營的謀士認為,現在南軒國將士,與他們之間相隔百十米,營地將士就算射不準,也能用箭雨嚇阻他們。
然而,令幕僚營謀士氣吐血的一幕發生了,當他下達死命令,讓營地內的將士射擊南軒國將士時,他們竟紛紛拉弓上箭,射向前方的萬餘聖耀軍。
如此一來就導致,奉命回防的陵埆國將士,被幕僚營射出的一輪箭雨嚇阻。
一時間,陵埆國將士不敢繼續回防了,因為他們擔心幕僚營的將士,誤以為他們是逃兵。
陵埆國將士突然撤出前線,在外人看來,就像是逃兵一樣。
當初聯合二軍在飛龍崖迅速潰敗,黃酆國的女國師非常果斷的賣隊友,也是其中因素之一。黃酆國國師指揮將士帶頭撤逃,導致聯合二軍丟盔棄甲。
今日誅殺北境王,是聖耀聯軍至關重要的一戰,所以戰前就定了軍令,戰場逃兵一律當即射殺!
此時幕僚營的將士向陵埆國將士射箭,仿佛就在警告他們,戰場逃兵格殺勿論。
陵埆國將士深怕友軍誤會,頓時就不知所措,遲疑要不要繼續回防。
“住手!你們是豬嗎!”幕僚營的謀士,真被氣得腦溢血:“我讓你們射南軒國將士!他們才是敵人!”
危機的情況下,傳令不到位,信息理解有偏差,是謀士與戰士無法避免的‘代溝’,尤其是在高壓環境,瞬息萬變的戰場上。
舉個最簡單例子,基層戰士在戰鬥中,看到側旁出現一支新的敵方部隊,他們往往是焦急的大喊,敵襲!那邊出現敵人!快回防!
指揮官聽見這話,往往會比戰士更急……那邊是哪邊!你倒是給我說清楚!我又不是你腦子裡的蛔蟲,我怎知道你說的敵人在哪邊!
幕僚營的謀士,和幕僚營的戰士,就是類似情況。
謀士明悟了南軒國將士是敵人,戰士的思維卻不在這一層,以至於他們溝通不到位,戰士們拉弓射向了前方的萬餘聖耀軍。
畢竟,陵埆國將士正在撤離戰線,似乎想逃離戰場……
然而,等幕僚營的謀士把話說清楚,命令戰士射擊南軒國將士時,一切都延誤了。
南軒國將士在幕僚營搞錯射擊對象時,猛地加速衝鋒,一鼓作氣攻入營地,開始殲滅敵人。
聖耀聯軍沒有雙軍神,聖耀軍的幕僚們,無法像韓秋澪和許芷芊那樣,親臨戰場破軍殺敵。
所以,幕僚營就是聖耀軍戰場上不容有失的指揮中樞,聖耀軍各部隊的調度,都是看幕僚營的‘舉旗’信號,從而進行調整。
聖耀軍的幕僚營一旦出事,聖耀軍的指揮係統就癱瘓,各部隊將陷入無指揮狀態,完全失去凝聚力。
雖然萬餘聖耀軍的陣腳,早已被韓秋澪和許芷芊擾亂,但隻要幕僚營安好,聖耀軍將士還是能把力量凝聚起來。
最顯而易見的一點,幕僚營可以指揮前線將士,集中力量優先消滅韓秋澪率領的部隊。
幕僚營隻需告知聖耀軍各部隊,韓秋澪位於戰場左邊,聖耀軍將士就可以按照指示,向韓秋澪那邊靠攏。
隻要止住鎮北騎雙軍神的攻勢,萬餘聖耀軍將士還是能在幕僚營的指揮下,重整旗鼓再接再戰。
如今幕僚營遭到襲擊,位於前線混亂如麻的聖耀軍將士,甚至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敵人在哪?我在哪?我該去哪?我該與哪支中原部隊交鋒?
失去幕僚營的指揮,戰場上的聖耀軍部隊,隻能獨自判斷,按自己的想法行動。
這就好比棋盤上的棋子,失去棋手的指揮,任由瞎子過馬路,在棋盤上胡蹦亂跳,豈不被對方吃乾抹淨?
對於聖耀軍而言,最糟糕的是,他們沒有料到中原勢力有援軍。
聖耀聯軍誅殺北境王的計劃,打從一開始,就建立在北境王孤立無援的前提下。
因此萬餘聖耀軍將士,不留餘地的衝鋒陷陣,全麵壓製中原將士。
這就導致大後方的幕僚營,隻有幾百來人,守備力十分薄弱。
與之相比較,南軒國將士就顯得兵強馬壯人多勢眾,足足有五六千人。
再則是,現在的南軒國將士,可恨透了聖耀聯軍……
戰爭很殘酷,殘酷到會人吃人。端木靜女早已把南軒國的處境,一五一十的告知眾多將士。
如果他們不奮起反抗,最終就會淪為供養聖蠍大皇朝的耗品。
天宮鳶在北線戰區,煽起了端木靜女的怒恨,這股不共戴天的仇情,又在端木靜女的傳播下,就像山林野火,迅速蔓延南軒國主力軍,讓一眾將士對新六國同盟的作為仇深似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