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公叫康熙!
次日一早,大家沒有去三貝勒府梳洗。
因為再過兩個時辰,大家就能散了,就不用再折騰一回。
今早是“棺殮”,大祭之日,吊唁的客人早早的就都來了。
舒舒與幾位嫂子就在前院客院簡單洗漱,隨後就到喪棚裡舉哀。
在棺殮之前,親友瞻仰告彆。
有些人之前“探喪”後,見過大福晉遺容。
兩日過去,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唇色依舊是油潤濃豔。
有些第一次見的,都嚇了一跳。
這栩栩如生的,看著跟睡著了似的。
大家詫異不已,就有人私下裡打聽。
實在是這妝容修的好,體體麵麵,也算是這些年喪禮上的頭一份。
不過打聽了一圈,也沒打聽出什麼。
隻曉得是四福晉與九福晉衣殮,修容的是誰,沒打聽出來。
大家就記在心裡。
每年寒冬臘月,喪事就多。
要是曉得是哪裡的師傅,哪怕是多花些銀子,也要請了家去。
靈床前,四個小格格與小阿哥都在了。
跪在前頭。
後頭烏泱泱的,跪了一地,是郡王府女卷與僚屬、仆役。
再往後是直郡王王屬左領人口中的品官。
隻在喪棚中,就跪了兩、三百號人。
舒舒與諸福晉,隻能在角落中站了。
按照規矩,是由孝子給逝者“開眼光”。
就是用酒擦眼睛、額頭。
小阿哥還小,就由慶喜抱著他,全了此禮。
大福晉的楠木棺材,不是尋常的樣式,而是齊脊式的,俗稱“旗材”。
裡麵鋪滿了香料。
四個格格都剪了一綹頭發隨喪,大阿哥也剪了辮尾一綹。
小阿哥年歲小,就將滿日禮時剪的胎發荷包隨葬了。
棺木裡,還有大量的隨葬品,主要以金玉為主。
大阿哥親自將大福晉安置在棺木裡,然後在她身上覆蓋了金黃色陀羅經被。
這個是宮裡賜下來的。
這是開過光的,可以保佑逝者罪滅福生,身心安樂。
棺殮完畢,幾位王府小主子就在靈前成服,換上了孝袍。
王府妾室、僚屬、仆役,都要為主母服子女之孝。
左領中的品官與家卷,亦是如此。
院子裡哭聲震天。
舒舒站在人群中,看著身上的棉鬥篷,也跟著哭了一鼻子。
自己阿瑪、額捏身子骨康健,不說長命百歲,可十年、二十年的不用擔心。
倒是大伯那邊,每個冬天都跟掙命似的,說不得什麼時候就……
還有堂兄,與自己同庚,可是聽著額涅私下裡提及,他的身體還不如大伯年輕的時候。
如今闔家就盼著堂嫂能懷孕,省得萬一不幸,伯府血脈斷絕……
約莫到了己初,成服完畢。
王府眾人哭喪完畢,離開靈前。
吊唁的親友再次到靈前上香。
隨後,舒舒等人就可以走了。
接下來,等到“燒七”、“滿月”、“小出殯”的時候過來吊唁即可。
大福晉是直郡王福晉,往後的福地要隨夫安葬。
在王府停靈三十五天之後,她的棺木會送到城外寺中停靈。
等到大阿哥薨,再夫妻合葬。
各家的馬車,都在郡王府外候著。
舒舒與九阿哥算是小的,就落在最後。
等到兄嫂們都離開,夫妻倆才是如來的時候一樣,帶了四位阿哥,一乾隨從返回紫禁城。
慶喜姑姑也跟著回來。
接不接郡王府小阿哥入宮,如何接小阿哥進宮,還要惠妃定奪。
小阿哥身上帶了熱孝,即便要接進宮養育,也要等出了百日熱孝。
舒舒坐在馬車裡,直接歪在九阿哥身上。
九阿哥嗔怪道“你也太實誠了,困了乏了就眯一眯,誰還會挑剔不成……”
西側殿沒有炕,卻有一張羅漢床。
九阿哥就是考慮過舒舒休息,還專門叫人在羅漢床邊上加了碳盆。
他卻是不想想,有七福晉與八福晉兩個孕婦在,其他的差不多也都是嫂子,就算大家輪流小憩,也輪不到舒舒。
舒舒打著哈欠道“之前還好,就是快天亮了才困……”
然後被滿院子的哭聲鬨的頭疼。
這倒不是假話,昨天她睡了半天,前半夜精神著呢。
倒是其他幾個福晉,都是用濃茶頂著。
不過想到“小出殯”,舒舒心中也有些好奇。
“大嫂的靈柩往後就那麼擱著,這可是好幾十年,那大哥的福地……”
大阿哥二十七歲,年富力強,這個時候說點福地好像有些早。
可是他喪了原配發妻,情形又不同。
九阿哥小聲道“汗阿瑪在黃花山給大哥指了福地,卻不許人點穴……”
黃花山王陵,葬了榮親王與純靖親王。
這邊是內務府直管,名為宗室陵寢,實際上都是帝係親王,得了皇帝恩典,才得以葬入。
舒舒想起康熙的兒子數目。
難道那邊以後就是大家的集體陵園了?
“那……黃花山大麼?”
舒舒問道。
九阿哥看了她一眼“瞎琢磨什麼呢?”
舒舒倒沒有什麼避諱的,道“就是想著咱們排行靠後,到時候彆沒地方了……”
九阿哥聽了進去,仔細想了想,道“不在那邊也行,那邊說是好,其實就是好在挨著帝陵,就隔著一個山頭,汗阿瑪這是偏著大兒子呢,薨了也要留在身邊陪著,咱們估摸也撈不到……不眼氣,大老遠的,往後祭祀也折騰,爺瞧著海澱就不錯,上風上水;通州也湊合,紫氣東來……”
八旗入關將近一甲子,宗室王公凋零了的兩、三代人。
送回盛京安葬的極少,多在京郊選了那一門的福地。
舒舒聽到“海澱”,有些走神。
自家的福地,也在海澱,還有兩房下人在那邊守靈,打理墓地。
目前隻有兩個墳塋。
埋葬著自己的嗣曾祖父夫婦,還有自己的祖父、祖母。
大伯的福地也已經多年前就修好。
阿瑪的位置,也有了預留。
自己嗣曾祖父雖說是公主之子,可傳下的二等伯,不是恩封,而是功封。
是參與擊殺張獻忠,勘定四川有功,得以進封二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