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寒並沒有對李承乾說謊,他是真的要攜家人遠行一次。
其實,早在土穀渾的時候,蕭寒就已經在心底生出了這個念頭。
細算下來,在大唐的這些年裡,他東奔西跑,中間幾乎沒有什麼停歇,感覺最對不住的,就是自己的家人。
再加上這次平滅土穀渾後,不光周邊的國家會被震懾住。
就連大唐,也要休養生息一段時間,這就給了蕭寒一個很好的偷懶機會。
於是,就在李靖擺宴的第三天。
蕭寒就施施然的來到了長安城,準備向李世民告假。
原先,他並不打算自己來的。
主要是這年頭遠行一次,需要準備的東西實在太多,蕭寒原打算自己在家料理這些瑣事,隻讓人幫忙送封請假條給小李子就行了。
結果,還是張強勸他,說這樣容易落人口實,蕭寒這才親自跑到長安請假。
說來也巧,蕭寒這次來長安時,竟然在長安街頭,又遇到了鬆讚乾布一行人。
他向周圍人打聽之下才知道,鬆讚乾布他們,也是來向李世民辭行,準備回吐蕃的。
鬆讚乾布這也是不走不行了。
來大唐這麼久,不光想做的事情一樣都沒做成,國內的匹播城,也就是吐蕃的舊首都,這些天又發生了叛亂。
有一夥老將趁著鬆讚乾布不在,發起了政變,如今正在吐蕃國內打的熱鬨呢。
當消息傳到長安,這下子,鬆讚乾布再也呆不住了,隻能匆匆收拾行裝,準備往回趕。
繁華熱鬨的長街上,蕭寒並沒有與鬆讚乾布打招呼,而鬆讚乾布亦同樣如此。
這兩人,明明連對方祖宗八代都查了個一清二楚的,偏偏還要裝出一副不熟的模樣,直到皇宮門口,這才跟剛看見對方一樣,惺惺作態的相互打了個招呼。
當然,也僅僅隻是打個招呼罷了。
由於蕭寒有穿宮牙牌,在打完招呼後,立刻就進了宮門。
而後麵的鬆讚乾布則盯著蕭寒的背影,麵色陰晴不定。
“陛下,要不要我們找個機會,暗中出手,把他給擄了!”
一個吐蕃漢子見鬆讚乾布目光始終定在蕭寒身上,立刻上前小聲問道。
“擄走他?”鬆讚乾布聽到這個提議,心中也是一動。
雖然,長安百姓對於蕭寒的評價,確實影響過他的一些判斷。
但作為智者,鬆讚乾布自然不可能儘信這些市井留言。
於是,在四方館的時候,他就曾仔細收集過關於蕭寒的一些消息。
恰好,唐人有個“好習慣”,那就是用筆墨記錄下曾經發生的事情,又稱之為寫史!
通過研讀市麵上的那些正史,野史。
鬆讚乾布漸漸得出一個結論:這個蕭寒,絕對不止是一個年輕武將那麼簡單!
從他的莫名出現開始,大唐就在一步一步的變強!
雖說這個變化並不全由蕭寒所帶動,但其中幾個重要轉折,被都有隱隱有他的影子在其中上躥下跳。
也是從發現這些開始,鬆讚乾布對於蕭寒的重視,又上升了一個層麵!
他現在已經認定,這個蕭寒即便不是治國平天下的大才,也是一個足以影響國運的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