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煥章緩緩出列,頗有感慨的說道:
“陛下,趙宋包文正曾經留下家訓,諸位同僚不如借鑒一番;
包文正曾有言道:
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誌,非吾子孫……
他能留下如此家訓,我輩之人不如爭相模仿,以免後輩中有不肖子孫汙了我們的賢名……”
聞煥章的話引起群臣一片共鳴,都紛紛附和。
劉正彥點頭一笑道:
“眾卿能有這般覺悟,朕心甚慰!
若是我們世世代代都有如此賢臣,這乾朝基業有何所愁?”
李助又趁著這個機會,對著劉正彥狠狠的拍了一陣馬屁。
等馬屁拍完,李助接著奏道:
“陛下,如今幽州的皇宮大殿已經頗具規模;
那些宮殿雖還簡陋,不過宏偉壯觀,氣勢磅礴,已經能彰顯出陛下的威嚴和尊貴。
圍繞皇宮建立的城池也已初見端倪,城牆高聳堅固,城門雄偉壯觀;
城內街道寬敞整齊,民居錯落有致,商業繁榮昌盛。
整個城池方圓達二三百裡;
隨著不斷湧現而去的商賈大族,這幽州城將不斷發展壯大;
料想再有個兩三年,一切準備就緒之後,陛下便可遷都幽州。”
劉正彥有些向往的點點頭;
他以前沒有登基的時候,還能四處征戰,到處走走。
如今登基之後,反而困在了小小的汴梁城。
他又突然想起了遼國的萬壽公主,便拐彎抹角的向李助開口問道:
“我們在幽州興建皇宮之事,遼國應該知道了吧?
他們現在有什麼反應?”
李助嘴角微微一翹,繼續躬身道:
“回稟陛下,根據段景住傳來的消息,遼國自然是一半高興,一半憤怒了。
憤怒者,便是太子一係的人了,他們對我們恨之入骨,自然不願我們的國都建在幽州。
更何況在他們心中,幽州乃是他們的地盤,所以這種仇恨更加大了。
高興者,便是輔助萬壽公主的一係人馬。
這些人心裡依舊對金人恨之入骨,巴不得我們能全力協助他們攻打金人。
再加上陛下登基之時,我們乾國和遼國簽訂的若乾盟約。
現在得到好處的遼國百姓,對陛下都非常感恩戴德……”
劉正彥點了點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欣慰,然後又繼續問道:
“那陳慶之他們在遼國那邊情況怎麼樣了?
有沒有再次和金人發生衝突或廝殺?”
李助恭敬地回答道:
“回稟陛下,目前還沒有;
上次完顏阿骨打被我們打得元氣大傷,正在沈州城內養精蓄銳,試圖恢複實力。
陳將軍等人深知我們正在江南用兵,並未輕舉妄動,所以,他們現在隻是緊緊守住金國的通道,防止他們再次入侵遼國。”
李助說到這裡停頓一下,接著又開口說道:
“陳將軍曾給老臣送來過一封書信,信中提及,他欲待拿下金人之後,大軍一路向北,直取高句麗、三韓等國……
老臣也曾與兵部諸位大人一同推演過此事的可行性;
今日正好稟報陛下,請陛下定奪……”
“那是再好不過了……”
劉正彥有些興奮地輕輕一拍桌子,眼中閃過一絲激動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