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此番皇帝召集群臣,事發突然,任何人都沒有準備,就連議題是什麼內容,都猜測了許久。
劉伯溫不可能是預先準備,而是真的博聞強記,了不起啊!
就連高高在上的朱元璋,也是微微點頭,目光落在劉伯溫身上,沒有阻止他的話。
“那次,遠征軍的統帥,是蒙古人忽敦,兩位副帥,一個是高麗人,一個是漢人。”劉伯溫憑借超凡脫俗的記憶力,繼續沉聲說道“當時元軍航行至博多灣,首先攻占了對馬島和壹歧島,然後分三處在九州上岸攻入內陸。”
呃!
那不是贏了麼?
包括朱元璋在內,雖然明知那次戰鬥的結果,但是現在聽起來……好像很順利啊。
本來麼,日本國什麼檔次,哪能跟縱橫天下的蒙古騎兵相抗。
“三路軍隊中,一路為主力,兩路為策應,主力部隊的登陸地點大約在長崎附近……”劉伯溫的聲音始終很穩,並不帶個人情感,隻是將記憶裡的記載複述出來。
“日本鐮倉幕府調集部分正規軍迎戰,九州沿海各藩也緊急組織武士和民兵參戰。慘烈的戰鬥進行了二十多天,元朝的副統帥陣亡,折損大半後,不得不退回海灘,依托回回炮防守。”
“至此,元軍傷亡慘重,敗局已不可避免,由於箭和糧用儘,無法繼續守住陣地,元軍隻得登船撤退。”
朝堂之上,不知何時開始,變得一片寂靜。
雖然所有人都想要努力勸說皇帝,放棄攻打日本,或者說,起碼不要短期內攻打,待日後兵強馬壯,再打也來得及呀。
可是問題既然已經擺上桌麵,在座的又不乏身經百戰的名將,一聽戰局,情不自禁地就代入自身,倘若是自己統兵,能不能贏得那場戰爭的勝利。
結論,很快就出來了。
“勞師以遠,準備不足。”魏國公徐達略一沉吟,沉聲道“跨海登陸作戰,首先就失了地利,而且對方的頑強抵抗,似乎是超出了元軍的意料之外。兵法有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到了‘彼竭我盈’的時候,元軍的失敗,也就不足為怪了。”
魏國公說話了,眾人紛紛點頭,若論帶兵打仗,當世幾乎無人可出徐達之右。
好,就算是第一次準備不足,導致失敗。
那第二次呢?
小小一個日本,憑什麼能三番兩次,擋住蒙古的犀利兵鋒?
頓了一頓,劉伯溫繼續說道“忽必烈統一天下之後,再次起兵攻打日本。元帝國龐大的遠征軍從江浙和朝鮮同時出發,此番軍容更加龐大,共有大小船舶近五千艘,軍隊約二十萬,其中蒙古人四萬五千,高麗人五萬多,漢人約十萬。遠征軍中蒙古人自然是作戰的中堅力量。”
我去!
這還打不下來?!
這次,就連朱元璋都露出不信的神色。
蒙古人做中堅,兵力二十萬。
這樣的一支軍隊,能迸發出何等恐怖的戰力,或許世上沒有人比朱元璋更清楚了。
就在去年,朱元璋為了徹底掃清北元殘餘力量,禦駕親征,統兵數十萬,號稱百萬,橫掃北邊全境,一路上幾乎是摧枯拉朽。
但即便是這樣的陣容壓迫下,麵對幾乎成了困獸之鬥的前元名將王保保,依然被他憑借不到二十萬的老弱兵卒,給明軍製造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煩。
對這個打了一輩子的對手,朱元璋對它最大的尊重,就是徹底剿滅它!
否則,按照秦楓心聲裡的說法,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僅僅不到百年之後,那個不起眼的小小瓦剌,就製造了土木堡之變,俘虜大明皇帝,兵鋒險些就傾覆了大明王朝!
可是現在,聽說剛剛建國的元朝,厲兵秣馬,起兵二十萬,浩浩蕩蕩,去攻打一個小小的日本。
竟然,還會再失敗一次?
這是什麼緣故?
生平第一次,朱元璋對那個不曾正眼看過的小小日本,起了一些好奇心。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