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級大反派!
一路之上,李尋斬殺騎兵猶如砍瓜切菜,所到之處隻能看見蒸騰起來的血霧,而他的身上,因為被敵人的鮮血完全染紅,看起來就好似地獄中爬出來的魔神。
箭頭給力,後麵的人就輕鬆了,一眾騎兵順利地衝破了敵人的騎兵,達到後麵步兵的隊伍。
衝擊中的騎兵對步兵,就是單方麵的屠殺,武器基本不用動,馬匹腳下的踏鐵就是最好的武器。
而明軍能對騎兵遠距離產生威脅的弓箭手也不敢放箭,因為他們被大隋軍隊和後麵人造出來的山峰擠得太密集了,而李尋帶來的騎兵卻比他們少多了。
弓箭手一放箭就是敵損一百自損一千的局麵。
不僅如此,一路上李尋凡是看著像是敵人高級一點的指揮,就是一把飛刀出去,導致很多片區都沒了高級指揮。
沒有高級指揮就意味著無法形成有效率的大範圍防禦,這也是夜風帶著那麼多高手,卻唯獨將李尋留在大軍中的原因。
斬殺敵軍指揮,看著隻是殺一個人,實際卻能極大減少自身的傷亡。
弓羽陣長驅直入,直接衝到了人造山頭,隨即一分為二,朝著兩邊散開。徹底地將敵軍分割成為了兩塊。
緊隨騎兵之後,步兵跟上,對上了明軍的騎兵。
且不說距離過近,明軍的騎兵沒有衝鋒空間,就是有,他們也組織不起大範圍衝鋒了,因為他們的將領一開始就被李尋殺了。
沒有衝擊力的騎兵,對上步兵的剩餘優勢也被有指揮的應對完全彌補。
隻不過,畢竟都是精銳,即使是這樣的局勢下,他們的傷亡也沒比隋軍大多少。
不過大隋步兵之後是整齊的弓箭手。
麵對步兵,不動的騎兵還有一戰之カ,但是麵對弓箭手沒有盾牌又跑不動的他們就是活靶子。
耳輪中隻聽“嗡”的一聲,一萬弓箭手齊射,緊接著是“噗噗噗”的箭矢入肉之聲,明軍的騎兵頓時倒下一片,戰馬也不少中箭。
徐茂公見此,也想起了夜風的命令,“儘量彆傷了我的馬。”於是他連忙改變了命令。
“五千弓箭手往左,五千往右,攀上兩邊的山壁,借助山體的高度,展開平射!"
密集的箭矢展開拋射要避開戰馬很難,但是針對騎兵的平射則要好很多。
在步兵與弓箭手的配合下,大隋軍隊以折損三千多步兵的代價,將對方一萬五千受困的騎兵斬殺。
而戰馬則是在刻意的避讓下,真正死的隻有了五百多匹,另有三千來匹受傷,大都是拔掉箭矢止下血也就好了,戰馬的體質可比人好多了,彆說這還是良種好馬。
解決了騎兵,徐茂公迅速讓人將戰馬牽離到戰場外圍,而後對著大明的純步兵展開了合圍。
現在的局勢是大隋這邊還有四萬多人,而大明那邊則隻剩下兩萬,完全的二對一。
再者,大隋是有指揮有組織的戰鬥,而大明隻能形成以百人或者千人的反抗,優劣明顯。
為了減少己方沒必要的損失,徐茂公即刻喊道:“都是漢人,隻要你們放下武器投降!我保證不多殺一個。”
“放下武器!投降不殺!”“放下武器!投降不殺!”
四萬大軍緊跟著喊了起來。
按照以往,敵軍主將有些會反對投降,斬殺些士兵以震懾。
但是現在,指揮將領高級點的都被李尋殺了,士兵們在知道打下去必死無疑的情況下,自然是選擇了投降,反正沒人斬他們。
換是對後金,多數人還是會因為民族血性死抗。
在四萬大軍叫了十來秒後,明軍的第一杆槍丟下了,有一就有ニ,有二就有三,有三就是一大片。
最終,因為徐茂公與李尋的存在,隋軍僅僅付出了四千不到的代價,成功吃掉了這三萬五千多明軍,並收獲一萬多戰馬,近二萬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