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退圈一年還有無數歌迷懷念,橫壓業內的歌手,林嘉念的音樂才華無疑慮的強。
雖然徐年隻是簡單對新提出來的這7首歌進行描述,但已夠林嘉念捕獲足夠多的信息。
即便徐年的解釋有些許的牽強附會、
即便……
總之,林嘉念不覺得還有彆的詞能形容這張還差兩首歌才‘湊齊’的專輯。
她玩音樂那麼久就沒見過這場麵。
‘牽強附會’的解釋已經足夠宣傳個人人設、個人風格、個人情懷。
商業考量拉滿。
而且,以林嘉念的鑒賞能力,初步判斷出好幾首歌的成品水準應當可以成為專輯主打!
給她一種把華語音樂點燃,再也不玩了的感覺。
徐年看看林嘉念,撇撇嘴:“你這個小同誌啊,跟那誰一樣,半點不懂團結。”
“有第一的水平,難不成誰還能不給我第一的名號?”
聞言,林嘉念一副老實巴交的樣子點頭:“嗯嗯,那……專輯取什麼名字?”
這個徐年還真沒想過,氣氛到這了,他念頭一轉,靈機一動,頓時福至心靈:“我看……”
“要不就叫《伍佰年》吧。”
初聽林嘉念懵住,念頭一轉,雙手大拇指豎起:“不愧是你!”
“哪怕你需兩年後退休,還會擺爛餘生,一樣火出五百年!”
對此,徐年深表認同,一點沒錯,這就是他的想法。
最好的退休當然是收入不退,像專輯啊、電影版權啊……這類東西多多益善。
林嘉念就是很好的例子嘛。
都退圈一年了,她過去發行的那些專輯至今每月仍有成百上千萬的收入。
都年度歌手了,徐某也希望日後能這樣。
提到這裡,不得不提一個熱知識,目前徐年最值錢的一首歌應該是……
《年》
對,就那首沒有發行成付費數字單曲的,在春晚舞台上首秀的,林嘉念創作的《年》。
因為收入來源相當複雜,是每半年一結算,前兩天才完成最終清算。
有在線音樂平台的流量收入分成,還有各類授權分成。
可惜泛用性不夠高,主要隻能用在春節期間。
不過沒影響它或將成為徐年最值錢的歌曲。
據不完全統計,年初春節期間,全國各地有超過千萬次單獨商用授權申請。
版權保護到位就是這麼爽。
普通聽眾收聽沒問題,商家使用必須申請商用授權。
這種費用也不貴,低至幾塊錢的都有。
對比如果未經商用授權進行商用的法律責任賠付,簡直九牛一毛。
其它歌曲都有個極限。
《年》在藍星華國,屬於進一步填補了春節節日慶祝歌曲空白的類型。
所以,其未來收益可想而知了。
當然,很重要的一點是,詞曲創作人餘今老師心地善良,不計回報,無償創作。
以至於《年》這首歌連天悅都不抽成了。
純純是徐某人的養老金。
那麼到底收入幾何呢?
具體結算分項是:
在線音樂平台每1000萬播放量產生11萬收益,其中30%歸屬版權方,即徐年所有。
天悅不參與抽成。
迄今為止,《年》在全平台的總播放量達到了驚人的60億次。
驚人但不誇張,畢竟有些新歌分分鐘破10億次播放,比如地球的刀郎新歌。
這部分歸屬於徐年的,有2000多萬的稅前收入。
然後是商用授權。
基本都是幾塊十幾塊的費用,但體量真的非常非常大。
反正目前歸屬徐年的稅前收入是7000多萬。
最後清算完成的稅後收入是:7800萬。
這特麼還要什麼自行車。
反正,以當下的樂壇發展現狀,想要再來一首類似歌曲很難很難。
因為很多都有類似形式,文抄出來不一定能討喜。
先到先得的亞子。
《年》屬於是開了掛了,從歌名到歌手名到曲風都恰到好處。
當然,其實現在也不好下定論。
因為《伍佰》、《無賴》都有簽署複雜的商用授權,比如ktv、微視引用等等。
得再過個年才能對比出來。
主要現在ktv什麼的比較疲軟,不一定能比上《年》那樣全國大小商家開花來得……
薄利多銷~
………
拋開這些旁枝末節的活兒,林嘉念跟徐年細細聊起了音樂。
主要是雙方充分溝通一些思路。
得說一句,采風這個事情,對林嘉念來說,是真有實際意義的。
她是真能從路過的風景,聽過的聲音,碰過的事物獲取靈感。
少女不白叫。
好歹是研究生。
正經高學曆人才。
比徐某這個文盲不知道好多少了。
所以,林嘉念根據徐年提供的框架,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填充進去。
從詞而曲。
徐年……徐年他的評價是,挺好看的,啊……隻有聽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