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乎是無法想象的事。
至少在朱棣心目之中,賢人絕不是張安世這樣的。
而且……這廝他咋懂這麼多?
這貨若是賢人,那麼朕是什麼?
朱棣不可置信。
朱高煦的臉上本是掛著笑,可現在這笑容卻是漸漸的消失了。
朱高煦道:“胡說,你一定和張安世勾結……一定是的。”
朱高煦不能接受,忙活了半天,怎麼又是張安世!
怎麼好像這全天下的人都在演自己?
不對,不對,一定是陰謀,一定是的。
若是再這樣,那不就顯得本王像一頭豬那樣愚蠢嗎?
楊士奇也不過才剛剛恢複,他稍稍的沉默,定了定神,便道:“臣不敢欺君。”
此言一出,朱高煦頓時色變。
沒有人敢欺君,楊士奇這種人更沒有這個膽子,不可能就為了抬那張安世的轎子,拿自己全家的腦袋來做這個擔保。
朱高煦臉色難看地道:“你……你如何知道是他?”
“此前那幾句話,就是承恩伯對臣所言。”楊士奇苦笑著接著道:“臣苦思冥想,也不得其解,於是後來……後來……”
朱棣盯著楊士奇:“後來什麼?”
楊士奇道:“後來……臣現在想起來了,後來他來尋臣,還送來了烤鴨,不停問臣吃不吃,此後又和臣講解了知行合一的精義,臣記得臣還為此寫過一篇文章……陛下,這難道還不是他嗎?”
朱棣驚訝得一時說不出話來。
緩了半響,他一下子坐在了禦椅上,才道:“他怎麼會有這樣的學問?”
楊士奇道:“承恩伯神鬼莫測,臣也不知。”
朱棣一臉懵逼,老半天回不過神來。
大風大浪的事,他見得多了。
可似這般的,卻是前所未見。
朱棣想了想道:“無論如何,總要和那李先生有個交代。”
說罷,朱棣道:“來人,去請李先生,還有那個胡儼……不,召百官來見。”
亦失哈匆忙去了。
朱棣隨即又皺眉道:“不對勁啊,這不對勁!這如何可能,朕又不是傻瓜,怎麼能信這樣的事!這大賢若是張安世,那朕豈不該是孔子了?孔子應該沒有朕這般勇武吧?”
他來回踱步,越發覺得匪夷所思。
朱高煦道:“父皇,我知道了,張安世欺世盜名……”
“給朕滾!”朱棣勃然大怒:“伱就見不得你皇兄和張安世好嗎?”
接著,他又冷笑著道:“你以為沒了你皇兄,朕就會讓你做太子?”
這番話,真教朱高煦的心涼透了,他老半天反應不過來,幽怨地看著朱棣,一時無言。
另一頭,百官聞訊,紛紛入宮。
此時,人們交頭接耳,聽聞楊士奇醒了,想到這朝野內外的爭議,不少人倒是好奇起來。
那李希顏突然煥發了精神,像是年輕了十歲,由胡儼攙扶,火速入宮。
至宮中,百官行了大禮。
朱棣用古怪的眼神看著他們。
而後,朱棣慢條斯理地道:“前些日子,朕去訪賢,竟是恐慌空手而回,今日……這賢人……朕倒是訪著了,諸卿猜一猜是誰?”
百官心裡罵你這智障玩意,這個怎麼猜?
於是大家都低著頭,不敢做聲,主要是害怕自己的眼神被朱棣掠過,自己的心思被眼神出賣。
李希顏帶著幾分迫不及待道:“請陛下明示。”
他顯得很激動,他這幾天,越發的琢磨這致良知,是越發覺得其中的厲害,短短三個字,實在蘊含無窮的道理。
當然,這個致良知,是在知行合一和心即理的語境之下的。
朱棣微笑,看向楊士奇道:“楊卿家,你來說。”
楊士奇站出來,見無數人的目光看向自己。
沉默片刻,斬釘截鐵地說出了六個字:“承恩伯張安世。”
此言一出,殿中落針可聞。
隻有李希顏一臉迷糊,低聲道:“張安世?張安世是誰?不知是哪一位大賢?”
他是看向胡儼說的。
胡儼卻是將臉彆到了一邊去,沒搭理他。
李希顏納悶地道:“胡師弟,莫非你也不認得?”
胡儼:“……”
殿中安靜得可怕,沒有人吭聲了。
其實哪怕這個人就算是楊士奇,大家也是可以接受的,可是……張安世?
”陛下。”此時,胡儼終究還是忍不住站了出來:“是不是……搞錯了?”
朱棣雖然心裡也覺得難以置信,卻還是道:“楊士奇不敢欺君!”
這一下子,胡儼無詞了。
他突然感覺到……自己今日出門又沒有看黃曆。
“陛下……承恩伯張安世覲見。”就在此時,一個宦官小步進來稟報道。
朱棣心情頗為激動,他深吸一口氣:“召進來。”
很快,張安世便入了殿,規規矩矩地行了禮。
其實來之前,他已經預料到了情況,果然,百官的目光俱都看向他。
李希顏一看張安世隻是一個少年,整個人吃驚不已。
朱棣道:“張卿家,朕來問你,那些話,是你說給楊卿聽的嗎?”
張安世汗顏,卻還是認真地道:“回陛下,是。”
此言一出,滿殿嘩然。
人們交頭接耳,已經顧不得君前失儀了。
李希顏和胡儼對視一眼,胡儼腦袋馬上耷拉下去。
朱棣道:“這是你琢磨出來的?”
“不是。”張安世毫不猶豫的道:“臣小小年紀,怎麼可能琢磨得出這樣的大道理呢?”
呼……
許多人都長長鬆了口氣,倘若當真是張安世琢磨出來的,說實話……這殿中百官,無論認同不如認同這些話的,其實都要羞憤得去上吊了。
朱棣便道:“誰和你說的?”
張安世自然早就有了準備,淡定地道:“陛下還記得……當初孔聖人托夢給臣嗎?”
朱棣:“……”
百官麵麵相覷,真托夢了?
此時,許多人將信將疑。
隻見張安世接著道:“孔聖人托夢,囑咐我要好好光大儒學,隨後……便有一人……自稱自己是陽明先生,夜半三更總是來見臣。”
“……”
“此人教授我這些學問,而後說,這是儒學至理,切記牢記。”
眾人深吸一口氣。
陽明先生。
聽這名字就很高級,這樣說來,這個超凡脫俗之人,乃是陽明先生了。
好險,好險……
大家眼神古怪。
朱棣興趣濃厚,剛要繼續追問。
那李希顏和胡儼卻都急了,忙道:“那陽明先生現在何處?”
“過世了。”張安世道:“他說我張安世骨骼清奇,且平日行好積德,如今他有一門學問,願傾囊相授。”
“……”
百官交頭接耳。
張安世繼續道:“我當時便說,不可,我乃外戚,不學孔孟,學來也無用。他便說,光大儒門,非你不可。”
“……”
張安世道:“我便說,我年紀太輕,隻怕無法領受你的學問。他大笑,說我觀天下眾人,你雖年輕,可論聰慧卻是萬裡挑一。”
“我又說,外間總有人誹謗我的名聲,隻怕我學了你的東西,反要遭人詰難。這陽明先生便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高於眾,人必非之。彆人妄言,與你何乾?我之所學,博大精深,不在乎人言。”
“我便又說,為何非我不可,我實在慚愧的很,隻怕要辜負你的期望。先生便說,當今皇帝,乃是聖主,你當得我平生所學,將此學問發揚光大,到時自有人匡扶聖主,造福社稷蒼生。”
群臣議論得更加厲害了。
不過方才還有敢低聲罵鬼扯的人,而現在說話卻是小心了。
朱棣聽罷,虎目微微闔起,嘴角不經意地露出微笑。
是真是假,重要嗎?至少看這樣子,還真有極大可能是真的,不然張安世他如何能教出一個會元,又如何能連李希顏這樣的人都佩服?
聖主?
朱棣心裡嘀咕,不知這陽明先生口中的聖主,是不是可以和李世民相比?
畢竟朱棣的身份,其實是有極大缺陷的!
他是篡位登基,一個篡位登基之人,天然與儒家的根本思想違背。
這天下的百官和讀書人,雖然口裡不敢說,可是這心裡頭怎麼想的,就不是朱棣所能控製的了。
現在一個這樣德高望重的大賢人給朱棣定性,對朱棣而言,不是什麼壞事。
張安世此時又道:“自那之後,我便每夜向先生學習,隻是數月之後,先生對我說,他壽數已儘,隻怕不能再教授我了,而我聰明伶俐,自然已經出師,於是和我告彆,自此再不見他的音訊。”
頓了頓,張安世接著道:“我真慚愧,得了他的平生所學,卻連他的名諱都沒有問清楚,他是個懶散的人,說名利不過是身外之物,你隻管學我本領,問我名諱做什麼?你是我的關門首席大弟子,將來隻管光大我門,我便得償所願。”
說罷,張安世看了眾人一眼,最後道:“差不多,事情就是這樣,其他的……我便不知了。陛下……臣沒有惹什麼麻煩吧?”
君臣們死一般的沉寂。
其實這東西,是沒辦法證偽的。
而且很多事實確實就擺在眼前,你不得不信。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那位陽明先生,這樣的大賢人,怎麼就瞎了眼,挑了張安世這麼一個貨呢?
“咳咳……咳咳……”
大殿之中,此起彼伏的咳嗽。
朱棣擠出笑容:“這是機緣啊。張卿家能得這樣大賢的傾囊相授,是你的運氣。”
張安世道:“其實臣才疏學淺,也沒有多少德行,隻是那陽明先生,非要這樣誇獎臣,臣慚愧的很,一想到這個,便夜不能寐,會不會是那陽明先生看錯了人……可陽明先生說他閱人無數,說讀書人之中,有投機取巧的,有妄自尊大的,還有隻曉得死讀書的,唯有臣……外表雖輕佻,內裡卻是集德智禮儀信、溫良恭儉讓於一身,實是什麼萬中無一的人才,哎……真是慚愧啊。”
“……”
倒是朱棣大喜道:“人不可隻看表麵。若是表麵,那天底下誰都是有德之人,終究還是要看內裡吧,所謂知人知麵不知心,便是如此。”
當下,朱棣道:“這陽明先生確是大才,是至賢之人,你不要辜負他的期望。”
勉勵,散朝,一氣嗬成。
張安世害怕被人圍攻,連忙又急急忙忙地出宮去。
誰曉得,剛剛到午門。
後頭有人也是健步如飛。
“張安世,張安世……”
張安世駐足,回頭一看,居然是那李希顏和胡儼。
這二人……跑得這樣快?
屬兔子的?
張安世隻好道:“什麼事?”
李希顏上前,笑著道:“見過大師兄。”
“什麼?”張安世一臉狐疑地看著李希顏。
“我也是陽明先生的學生。”李希顏道:“而大師兄先入陽明先生的門下,凡事都有先來後到,你自然是我二人的大師兄了。”
胡儼:“……”
胡儼不想追來的,他隻是擔心李希顏跑得太快,要是中途出了意外,可就糟了。
張安世向來對他態度好的人都比較隨和,便笑道:“哪裡的話,太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