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帶去了明倫堂,取了自己的學牌,便在這學堂住下。
不過很快,他就發現……這裡並不如他願。
學裡的規矩很嚴格,而且因為是插班,唯一的好處就是他畢竟是皇子,所以識文斷字的水平不錯。
可在這裡,要學的卻不隻是識文斷字。
大家都隻當他是王,有時他得意起來,說到太祖高皇帝,說到自己的皇兄,頓時便被人側目。
“王同學,以後不可隨意提及陛下,我等稱陛下,該叫大宗師。”
“他是師,我便是弟子,這不成了弟子嗎?不可,我和他是兄弟。”
於是眾人一個個的都對他怒目而視。
朱不以為意,叉著手道:“你們不要不識好歹,我……”
他話還沒有說完,就有人開始捋袖子。
雖說官校學堂嚴禁打鬥,一經發現,便立即開革。
可像這麼侮辱大宗師這般正當的理由,平日裡卻是打著燈籠都見不著的。
朱還是很會看形勢的,立即道:“對不起,我錯啦,我不該詆毀宗師。”
朱被孤立了,好在朱最擅長的,就是被孤立的環境,當初建文皇帝在的時候,日子可比這難熬呢!
收到教訓後,他很快開始變得低調謙虛起來,騎馬時給人牽馬,做功課的時候,給人磨墨,蹲茅坑的時候,給人遞廁紙……
他融入得很快,不久之後,便將自己真的當做是王了。
…………
夏來春去,天氣漸漸地炎熱起來,初夏來的時候,大臣們一到了正午,便懶洋洋的,於是多在值房裡,小憩片刻。
趙王還活著,這讓不少好事之人,又開始生出了興趣。
據聞陛下對趙王殿下,近日格外的垂青。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雖然旨意還沒出,但是朱棣也知道,這個剛剛傷病初愈的兒子,不日就要出海了。
鄭和的船隊,可能在秋天就會回來,而後休整之後,若無意外,便要繼續出航。
到時,就要帶著趙王的家當,還有他的衛隊,啟程往下一站。
這樣一彆,這父子二人就不知要多久才能再見麵了。
是以,朱棣幾乎隔三差五,便去趙王府看望趙王。
這一點,百官們都是熟知的。
一下子,這趙王府門庭若市起來。
對於嗅覺敏感的大臣們而言,這可能是一個訊號,意味著,陛下對趙王……可能起了其他念頭。
當然……這個可能性並不大。
可越是不大,反而是燒冷灶的機會。
假若當真成了呢?
解縉正午沒有睡,而是此時,搜了許多的書出來,這都是他修文獻大成時留意的書,多是一些養心性的書籍。
整理之後,解縉咳嗽一聲,有書吏走了進來。
解縉便道:“將這些書,送趙王府……”
書吏道:“不知是否要帶話?”
解縉捋須,微笑著道:“聽聞趙王殿下大病初愈,此時正該是養病的時候,這些書,無不蘊含著大道理,殿下閒來無事,大可看看這些書,修身養性。”
書吏聽罷,連忙抱著書,匆匆地去了。
解縉微笑,看著那書吏離開。
解縉的心情不錯。
趙王殿下……還是有機會的。
至於病重時送禮,也有玄妙,他畢竟是文淵閣大學士,若是親自登門,會讓人懷疑。尤其是那個張安世,一定隨時盯著他,進去談了什麼,到時張安世一定會添油加醋地去稟奏陛下。
可若是對趙王漠不關心,卻又不妥。
想來想去,就隻有送禮。
趙王病了,送點禮,誰也挑剔不出什麼毛病來。
可送禮也有玄機,若是金銀,便顯得俗氣,不合解縉的身份。
唯有送書,既貼合他這清流高士的身份,這許多書裡頭,還夾雜著一些詠誌的書籍,彆人看不出什麼名堂,也挑不出什麼毛病,可趙王見了,立即就能明白,這是他解縉在暗中鼓勵趙王,教趙王不要放棄,也表明他願意與趙王同舟共濟的決心。
當然……這隻是表態而已。
這裡頭最厲害之處就在於,解縉既表了態,又沒表態。
趙王成功了,那就是他鼎力支持,在殿下病重時,依舊不肯讓殿下放棄希望。
而趙王若是失敗……
啥?我解縉隻是送他幾本書而已,我啥也沒說啊。
此中的玄機,實是妙不可言。
他不由得為自己的睿智,而沾沾自喜。
於是解縉低頭,卻發現了一本奏疏。
這本奏疏,其實也沒什麼不同。
可偏偏……卻是張安世進上的。
解縉來了興趣,因為張安世乃是錦衣衛,錦衣衛是有密奏之權的。
按理來說,其實張安世的奏疏,可以不經過文淵閣。
可若是大張旗鼓地經過文淵閣,唯一的可能就是,這是張安世的一種表態,是要讓天下人知道的奏疏,並且懇請皇帝或者朝廷同意。
解縉便拿起了奏疏,卻見這奏疏上寫著《廢鈔鑄幣疏》。
廢鈔鑄幣?
解縉不禁皺眉起來。
廢鈔好理解,就是廢掉大明寶鈔……
好家夥,張安世真夠狠的,這是要將大明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寶鈔製度,也要廢除呢!
雖然現在,大明寶鈔基本上名存實亡,市井裡,已經沒有人願意接受這個東西了。
可大家雖然都知道問題很嚴重,卻沒有一個人,敢公然提出任何建言。
一方麵,是這寶鈔的問題,大家都不甚懂。
就算有懂的,也不願意惹這麻煩。
解縉大抵看了張安世的奏疏,卻是張安世提議,讓陛下的內帑,還有國庫,以及錢莊,一起建立一個幣造局,同時徹底廢除大明寶鈔。
解縉看得雲裡霧裡,裡頭張安世雖是洋洋上千言,可解縉卻隻覺得看得兩眼發黑。
不過他也隻笑了笑,在下頭擬票寫道:“臣以為,當廷議論處。”
意思是,這事兒……開廷議來討論吧。
說著,便將這奏疏,擱到了一邊。
果然次日,宮中就有旨意,召開廷議。
於是在六天之後,張安世興衝衝地準備充分,來到了午門。
在這裡,早有許多大臣等候。
大家見了張安世來,彼此都隻是笑一笑,倒都沒有橫眉冷對。
朝廷就是這樣,哪怕是殺父之仇,要沒辦法一次性弄死之前,往往都不吝給你一個笑臉。
甚至就算要整死你之前的那一炷香時間裡,說不準還會拉著你,對你噓寒問暖,一臉真誠地詢問你最近身體怎麼樣,吃飯香不香,並且告誡你要少食多餐之類。
此番廷議,其實很多人對此有些糊塗,不過這沒關係,就當看熱鬨便是。
楊榮今日有些不尋常,他早得知了奏疏的內容,也對這事比較關心。
所以見了張安世來,居然當著眾人的麵,來到了張安世的麵前。
張安世受寵若驚的樣子:“見過楊公。”
“見過侯爺。”
彼此見禮。
楊榮道:“你的奏疏,楊某已看過了,其中有許多不明白之處,不知安南侯是否可以賜教一二?”
張安世不理會其他人的目光,道:“我已做好了準備,待會兒廷議,便向陛下和百官解釋明白。”
楊榮一聽,便明白了,這肯定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事,卻是饒有興趣地道:“這樣做,對國家有益嗎?”
張安世道:“可以遺澤萬世。”
好家夥,這個口氣倒是很大。
楊榮便微笑道:“若如此,那就是天下和蒼生之幸了。若是果然有見地,我定當鼎力支持。”
張安世道:“楊公對我太好了……嗚嗚嗚……”
張安世突然覺得有點不對,入他娘的……自己怎麼轉化成朱瞻基模式了?
被那家夥帶壞了。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