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高祥驟然明白了,他眼底帶著幾分苦痛,深吸一口氣:“沒你想的這樣糟糕。”
“處處針對讀書人,處處照著士紳,士紳之家,難以為繼,哀嚎遍野,百姓漸漸隨之刁蠻,這是什麼?這是禮崩樂壞。照這樣的鬨下去,是什麼樣的後果啊。”
他歇斯底裡的道:“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禮崩樂壞,斯文掃地,即謂之亡天下也。難道這樣的道理,你也不懂嗎?”
高祥站起來:“你彆說了。”
陳敬業卻更激動:“高祥,你怎的成了這個樣子。”
“我……”高祥想說點什麼,最終卻又戛然而止。
他說不出來此刻是什麼感受。
自己讀的書裡,確實是能體會陳敬業的話,亡天下……這是何其沉重的字眼,力保名教,是士人應儘職責。
可現在,他動搖了,並非隻是因為他無路可走,雖然這一路來,他確實是給人架著脖子不跟著走的,可一個多月來,他並沒有感受太多的罪孽感,他是同知,了解下頭的情況,深知種種軍令,並沒有對多數百姓造成任何麻煩。
他看著陳敬業:“你走吧。”
陳敬業站起來:“你要逐客?”
高祥閉上眼睛,緩緩點頭。
“好一個高祥,你終是要為了前程,遺臭萬年了嗎?”
高祥不理。
陳敬業冷笑:“我瞎了眼,認錯了朋友,至此之後,割袍斷義。”
高祥臉色僵硬……其實他早就隱隱有預感……隻是沒想到,現實來的這樣快。
陳敬業死死的看著他:“你不要以為……攀附上了威國公,便可如何,曆朝曆代,從賊者,有幾人有好下場。”
說著,他拂袖,哎的歎息了一聲,轉身便走。
高祥僵硬的坐在椅上,卻是一言不發。
就這麼枯坐著,直到天亮。
他拖著疲憊的步子,回到了同知廳,廳裡的司吏見他神色不好,連忙道:”高同知,您……這是……“
”無礙。“高祥道:”今日的事,都梳理一下,先從棲霞這邊梳理,現在義學和義莊……士紳是指望不上了,想辦法,看看商賈這邊,肯不肯拿一點錢來,當然……臉麵要給大家,這義學那兒,要給他們立個碑。至於義莊就彆立碑了,免得人家嫌棄晦氣,以知府衙門的名義,表彰一下吧。“
“是。”
高祥又想起什麼:“還有,這些日子,買賣土地的事也不少,許多人都來衙裡請人作保,這事你記下,待會兒我去和威國公提及一下,這樣的事,已是從前的十倍,從卻能應付,現在卻應付不得,得專門抽調幾個文吏去負責見證作保,最好辦公的地方,不要放在知府衙門,不然總有人進進出出,像什麼樣子,老夫得思量一下,尋個地方。”
到了傍晚,高祥去見張安世,大抵奏報了一下衙裡的一些情況,最後道:“從前買賣土地和房屋少,所以立契書往往哪一個書吏有閒,便去應付一下。可現在不同了,公爺……下官的意思是……”
他細細的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張安世道:“你不說,我竟忘了,難怪這兩日,許多閒雜人進進出出呢,嚇我一跳。”
張安世道:“這個好辦,找一個地,也是掛知府衙門的牌子,叫行政大廳吧,地方要大,要寬敞,將一些繁瑣的事務,都放進去,各衙都要有一些書吏去當值,無論是想找人公證作保的,還是鳴冤的,甚至是開什麼憑證的,都可教人往那裡去,找一個司吏去負責這件事。”
高祥眼睛一亮:“這是一個好主意,倒是公爺周全。”
張安世道:“你這是怎麼了,一宿未睡?”
高祥搖搖頭,苦笑道:“慚愧,昨夜沒睡好。”
張安世道:“早些回家睡了吧。”
“是。”
棲霞這邊,大量的人力紛紛湧入,好在棲霞缺的就是人力。
可與此同時,不少商賈也紛紛下鄉了,各縣那兒,都是棲霞的商賈。
在各縣的縣城,錢莊如雨後春筍一般開出來,除此之外……便是碼頭,為了方便出入,尤其是方便棲霞和太平府之間軍民百姓和商賈的往來,一連十幾個碼頭建了起來,客流都不少,各種貨船、客船充斥在江麵。
各縣的稅吏,張安世讓人專門集結起來,不再由原先的縣衙來主導,直接讓府裡統一來調配,提前請了一些人來培訓一番,不但要學記賬、做賬,便連軍事的操練也有,準他們帶弓弩、刀劍,而後再分撥至各縣,做好稅賦的征收。
商稅的細則也出了來,卻隻能找作坊征收。
那些遊商,稅收是不好征的,畢竟流動性大,可作坊不一樣,有人有地在此,就算要查賬目也好查一些,若是當真有人不法,那也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
除此之外,就是各處商鋪,各地碼頭等等。
張安世為此忙的焦頭爛額,不得不讓朱金去找人,調撥一批有經驗的賬房,來這府裡的稅務廳裡來督導。
這些瑣事,反而是最麻煩的,沒有人預料到新的軍令頒布之後,會發現什麼問題,而有了突發問題,從前也沒有解決的辦法,隻能讓大家摸索著來嘗試解決,而後形成某種定例。
好在現在下頭的官吏,開始有了勁頭,雖是每一個人都忙的腳不沾地,可各種績效,以及各種評比的帶動,大家也漸漸開始適應習慣。
…………
一封奏報,送到了京城。
“大捷,大捷……”
亦失哈興衝衝的奔入文樓:“陛下,大捷……”
朱棣看一眼亦失哈:“哪裡大捷?”
“賊子李法良授首,被官軍於吉水縣擊破,其黨羽誅殺一千九百餘,其餘殘部,已躲入深山,卻已不足為患。除此之外……其餘賊子,也多被擒獲……”
朱棣對此提不起任何興趣。
李法良的造反,已鬨了整整三年了,此賊乃湘潭人,因不滿官府,扯旗謀反,從者無數,不過朱棣對於這樣的小賊沒什麼興趣,隻命官軍圍堵,可偏偏,這李法良帶著人四處轉戰,從湖南打到江西吉安府,聲勢越來越大。
可即便如此,朱棣還是沒有引起太大的重視,在他眼裡,這不過是民變罷了,是地方各衛的事。
不過現在……總算此人授首,總算是讓朱棣長長鬆了口氣。
他看過了奏報,點頭:“不錯,官軍還算用命,不過……此前湖南諸衛,卻實是酒囊飯袋,區區民變,鬨成這個樣子……”
此時,文淵閣的學士以及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還有兵部尚書金忠也都來了。
他們顯然也是剛剛得知消息特來見駕。
夏原吉喜滋滋的道:“陛下啊,這李賊再不為禍,臣也算是鬆了一口氣了。”
蹇義道:“實乃天佑大明也。”
朱棣拉著臉:“殺個賊是天佑,那這賊子造反,莫非是要天亡大明嗎?”
“這……”
朱棣搖搖頭:“李法良為何造反?”
“此人居心叵測……”亦失哈搶著答道。
朱棣擺擺手:“朕說的不是賊首李法良,而是這數千上萬跟隨李法良的人。”
戶部尚書夏原吉道:“臣等慚愧,是臣等……”
朱棣眯著眼,沉默了良久道:“不是擒了許多賊嗎?都押解至京,待有司審議其罪之後,再明正典刑。”
“陛下,是不是太麻煩了。”夏原吉道:“這一路官軍押送,再加上沿途車馬的損耗……倒不如……”
朱棣擺擺手:“朕想看看,這些賊到底什麼樣子。”
眾人便都不做聲了。
朱棣站了起來,道:“這樣的喜報,照理來說,錦衣衛肯定也已知道了消息,依著張安世的性子,有壞事他肯定躲著朕,有了好事一定要湊上來道賀,怎麼這些日子,都不見他人。”
“這……”亦失哈道:“奴婢倒是聽說,張安世在太平府除賊,焦頭爛額,忙的腳不沾地呢。”
“這倒難為了他。”朱棣意味深長道:“殺賊辛苦嘛,這白蓮教,實在太過猖狂了。”
亦失哈道:“是啊,是啊,奴婢也聽錦衣衛那邊的人說,這白蓮教藏匿在暗處,圖謀不軌,這太平府中的教匪最多,聽說走在大街上,隨便抓十個八個人,若都殺了,至少有一人不冤枉。”
朱棣:“已經到這個地步了嗎?那要給張安世傳個話,讓他注意安全。”
眾臣聽了朱棣和亦失哈的話,心裡卻都搖頭苦笑。
有些事,瞞得過彆人,卻瞞不過這廟堂諸公,大家都不是傻子,這哪裡是剿匪,這分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呢。
…………
更的晚了,儘力改正作息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