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
這玩意……實在·與錢糧簿子比起來,真是天差地彆。
司吏躍躍欲試,取了長尺,有樣學樣,認認真真地畫起來。
張安世微微笑著,當然……這玩意提升的行政效率是驚人的,因為它不隻使各項數目可以清晰直觀。
最可怕的是,它是爆炸級彆的內卷工具。
所謂的效率是什麼,效率就是kpi,即關鍵績效指標。
在新政之前,地方官的政績,主要來源於所謂的官聲,而官聲是很虛無縹緲的東西。而且……這官聲幾乎都把持在了鄉賢和士紳們的手裡。
他們才能有效的組織起來給你送萬民傘,他們傳出去的口碑,才可以得到傳播。
可新政之後,顯然官聲這個東西,就不可靠了。
起初張安世治太平府,因為地方小,幾乎所有的官吏,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哪一個人肯用命,哪一個人精明,都有直觀和清晰的認識。
隻是隨著現在張安世治理的地方越來越多,下頭的官吏也越來越多,機構的膨脹人員的增加之後,張安世已經不可能認識所有的官吏了。
這時候,這績效考核,就成了至關重要的東西。
尤其是他這種久與錢糧打交道的文吏,更是清楚這玩意的好處。
將所有的影響到地方治理的問題,變成各種績效的某些因素,最後再根據錢賦、入學的數目,商稅以及當地的物資產出數,當做標準。各府之間,各縣之間,甚至是拿你今年的績效和去歲的績效相比,作為你功考的重要依據。
那麼·張安世這個右都督,也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張安世還打算將這個法子廣而告之。
朝中不是要設立左都督嗎?那就按著這左都督的頭,天天讓人張貼這玩意惡心你。
什麼狗屁官聲,到了真正的數據麵前,其實都無所遁形。
“不錯,看來有模樣了,這法子要推廣,我看,你先彆急著去赴任,我打算在棲霞,辦一個文吏製表學習班,讓各縣的文吏,都選三人要學習,你們幾個來做講師。這東西簡單,學三五日即可,而後……要求各府各縣統統推廣。”
說著,張安世回過頭,看向高祥道:“高府尹,你來做這個表率……以後統統表格化,一切都從太平府開始,太平府這裡設一個統計司。”
高祥早站在一旁,細細地看著,他精於錢糧事務,自然一眼便知這其中的精妙。
於是高祥道:“都督放心,這事·下官來安排布置,太平府要在各府之先。”
張安世又道:“還有,待會兒去戶部……算了,各府的數據都拿來,全部製成表格吧。你們要辛苦一下,明日正午之前給我弄出來,正午之後,我去麵聖。”
不但更便於計算,最重要的是它更直觀。
吩咐完事情後,張安世安安心心地睡了一宿,日上三竿才起來。
而那司吏和一些文吏,早已要累癱了。
他們通宵達旦,總算取了一個簿子來。
由於昨晚睡得極好,張安世今兒的精神不錯。
此時接過簿子打開,卻是各項數目。
他眼眸頓時亮了幾分,誇獎道:“很不錯!好好休息兩日,辛苦啦。”
當即,張安世入宮覲見。
朱棣早知張安世今日會入宮謝恩,不過此時,朱棣卻是背著手,微微皺著眉頭,沉吟著站在窗台,駐足不言。
張安世進來,行禮道:“臣……謝陛下·”
“不必多禮。”朱棣平靜地道:“怎麼樣,事情布置妥當了嗎?”
直觀是最很重要的,這司吏體會得很深。
“啊·”
“朕問你,你這個右都督,布置得如何?”朱棣道:“治理數府,和治理一府是不同的。”
“臣·已布置下去了,不會有什麼事。”
朱棣突然轉過身來,看著張安世。
張安世這才發現,朱棣的臉色很是不好看。
他心裡一驚,今兒來的不是時候啊!早知今日陛下的心情不好,他就不該這個時候來了。
朱棣倒是勉強地笑了笑,落座後,看向張安世道:“哎,你啊你……瞧瞧你這樣子,朕會吃了你嗎?”
張安世搖頭,隨即道:“陛下有什麼心事嗎?”
朱棣道:“心事倒是沒有,隻是。”
他目光猛地看向張安世:“你是錦衣衛指揮使同知,難道……外頭發生了什麼事你不知道?”
因為並非每一個人都是精於錢糧的老吏,可以拿著一個簿子翻一翻,就能對錢糧的情況了如指掌。
“啊……”張安世道:“臣從昨日到現在,自受封之後,一直都在忙碌……各府的事,昨夜也是一宿未睡,今日起來,便趕著來謝恩了,錦衣衛的奏報,倒是沒有看。”
朱棣點點頭,倒是可以理解,隨即,他笑吟吟地看著張安世:“昨日廷議……真是驚心動魄啊。”
張安世道:“陛下,敢問·”
朱棣道:“左都督的人選,你猜有人舉薦了誰?”
張安世道:“這個……臣猜不出。”
“朕也想不到,如果不是他們奏上來,朕真的想破腦袋,也想不到·艸。”
朱棣早就收起了笑意,甚至看著似乎在壓抑著怒火。
他一雙眸子閃爍著,時而如狐狸一般的狡黠和懷疑,又同時如餓狼一般,掠過了重重殺機。
看朱棣這個反應,張安世不免好奇道:“敢問此人是誰?”
朱棣淡淡道:“朱椿!”
實際上,他所侍奉的官員,幾乎對此一竅不通。
此言一出,張安世懵了:“哪一個朱椿?”
朱棣道:“世上有幾個朱椿?”
張安世道:“那個椿,可是木字旁的?”
朱棣自鼻孔裡,哼了一聲。
明朝的皇族,一般都用生僻字,甚至……可能還會造字,往往會用金木水火土等偏旁,用來取名。
這樣的做法,是免得與人撞名。
畢竟,古時候若是尋常人和皇帝的名字相同,是要避諱的,而皇族自己選用生僻字,就等於解決了這個麻煩。
張安世詢問木字旁,其實也是這個意思,因為天下叫朱椿的人,隻有一個。
張安世便忍不住詫異地道:“陛下,這不合規矩啊。”
“確實不合規矩!”朱棣手指頭搭在案牘上,接著道:“可見……有人是要狗急跳牆,是要教朕大開殺戒了。”
這就需要自己耐心地講解,而且對方在雲裡霧裡之下,勉強才能知悉個大概。
張安世頓時能夠理解。
廷推是四品以上的大臣,一齊推舉大臣擔任官職,而大明朝中,這樣的大臣有兩百來人。
朱椿乃是藩王,又是朱棣的兄弟,藩王成年之後就要就藩,不得朝廷的旨意,是不允許入京的。
可誰能想到,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人提議讓朱椿來擔任左都督。
這說他不是搗亂,都說不過去吧。
於是張安世又問:“陛下,是何人……如此膽大?”
朱棣道:“國子監監丞李時勉。”
張安世:
“怎麼?”
張安世無語,因為……換做是彆人,張安世還會驚詫於,怎麼有人這樣大的膽子難道不怕錦衣衛的刀不鋒利?
可現在有了這個……
可朱棣提及到此人,張安世卻是有印象了。
因為此君可謂是明初時最大的杠精,曆史上,此人的戰績十分豐碩。
朱棣晚年的時候,朱棣遷都北京之後,三大殿被雷劈中,這李時勉立即根據董仲舒“天人合—”理論,針對朱棣連年征北、下西洋、建北京城等種種“勞民傷財”的舉動,對朱棣進行彈劾。
氣得晚年的朱棣血壓直接飆升,差點沒被氣死。
當然,朱棣雖然沒被氣死,可是張安世的姐夫朱高熾,卻是幾乎被李時勉氣死的。
朱高熾登基之後,因為身體不好,李時勉便又上書彈劾朱高熾,說:“臣聞居喪中不宜近嬪妃,太子不宜原左右……。”
這份奏疏,表麵上是勸朱高熾彆近女色,可實際上卻是罵朱高熾近女色。
於是朱高熾勃然大怒,在金殿上訓斥李時勉,結果這李時勉當場逐句反駁。
和進士出身的書生們抬杠相比,顯然朱高熾不是對手,氣得朱高熾險些暈倒。
不久之後,朱高熾駕崩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