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禮當夜,親自坐鎮錦衣衛,命令各處的暗樁隨時做好準備。
相比於陳禮的緊張,張安世卻顯得輕鬆許多。
其實張安世已經知道,一切大局已定。
而現在,其實隻是秋後算賬的時候罷了。
次日,一大清早,南京城內,依舊還處在一種沮喪的氣氛之下。
這裡寓居的讀書人太多了。
他們在自遇到了許多的故舊,此時見麵,個個分外的親昵。
甚至還有一個老者,乃他年少時的同窗,都曾拜入名師門下學習,隻是大家都在各縣,雖有書信往來,卻幾乎難有見麵的機會。此時見麵,分外的親熱,彼此拉著手,敘舊了許久。
“怎還有商賈來?”張太公瞥眼,卻見有穿布衣、布鞋之人進來。
他皺眉,商賈是很好辨認的,太祖高皇帝不許商賈穿戴絲綢,所以許多商賈,便讓人裁剪上好的鬆江布來穿戴,有的好布,價值並不比絲綢要低。
“據聞此次詩會,誰都可以來,並無門禁。”周舉人在一旁低聲道。
張太公嫌棄地搖著頭道:“大煞風景,大煞風景。”
正在此時,卻有一行人步入其間。
當然,這道旨意,又彆出心裁,為了不驚擾百姓,一切從簡,便衣即可。
這些人不多,隻有七八人而已。
朱棣為首,隨之而來的,有楊榮、胡廣、夏原吉、金純、金忠人等,除此之外,還有兩個翰林學士。
朱棣也隻是想看看這詩會是什麼樣子的,因此,大隊的人馬即將抵達棲霞的時候便先行一步,等到了群儒閣,又撇開了隨行的扈從,隻帶著幾個重臣進來。
“群儒閣·”念著這三個字,朱棣有些無語。
好在在這兒,沒有什麼是張安世乾不出來的,他習慣了。
眼前見這裡張掛的許多詩詞。
許多讀書人駐足,激動地竊竊私語。
更有人看完了詩,意猶未儘,又開始說到了太平府。
“太平府這一次,怕是要遭殃了,聽聞胡公昨日就入宮了。”
“朝中諸臣,胡公至賢,有他在。”
百官已得了消息,宮裡的事,是藏不住的,所以當許多大臣來到大明門的時候。
後頭的話聲音越來越低。
讀書人嘛,湊在一起,就愛討論這個。
聽說有人討論胡廣,朱棣將目光笑吟吟地落在了胡廣的身上。
胡廣:
“現在糧你漲得這樣的厲害,依我看……”
糧你。
朱棣若有所思。
卻又有人興奮地道:“怕還要漲,至少得是十兩銀子,等到了十兩銀子之後……”
不知是誰,談到了糧你,幾乎所有人,都變得興奮起來。
在此的,大多是士紳出身。
卻有不少人,用奇怪的眼神看向楊榮和胡廣。
這一次,加倉糧食的不少,本來讀書人不該言利的。
可糧你關係到的,卻是太平府和威國公,卻不禁讓人滋生出無窮的興趣。
朱棣默默地走到一處角落,落座,詩會這邊主辦的人,立即有人奉了茶來。
朱棣呷了口茶,依舊沒有發出什麼響動,隻安靜地聽著其他人的話。
“聽說……許多地方已經出現餓殍了,這糧你不瘋漲才怪,我看不隻十兩,便是十二兩、十三兩也有可能,前幾日,老夫聽聞鳳陽出了餓殍,立即便又東挪西湊加了一倉的糧,等著吧,現在天怒人怨,這是天災**的征兆,到了那時,糧食就是金銀。”
“你也加了一倉?我加了三倉。”
“劉兄大手筆啊!”
“掙錢是小,捍衛名教是大,現在外間有許多人說,什麼太平府今年糧食大熟,老夫就不信了,他太平府……這樣胡來,還能豐收!必定是有人急了,知道這太平府要出大事,到時無糧,所以想辦法放出這些消息,好低你購糧,想要緩解燃眉之急。”
“隻是你這購糧的資金。”
“我是抵了地,籌措來的,哎……真恨平日裡沒有多少金銀在手,反而便宜了錢莊。”
胡廣的人緣,本是最好的,大家都覺得他謙虛待人,如沐春風。
“無妨,無妨。”
大家議論得越來越熱烈。
一時之間,竟無人關心詩詞了。
那張太公見許多年輕人說得興高采烈,他年紀大,沒有急著去討論,心裡卻也是樂不可支,隻是不好表露,隻是含蓄地帶著微笑。
“當今陛下……糊塗啊!”有人極小聲地竊竊私語:“曆來大奸似忠,太平府此等欺上瞞下的手段,這是曆朝曆代的奸臣慣用的手法,可陛下竟不能察覺。”
“這你就不懂了……”有人聲音壓得更低:“依我看,有些事啊……人家不是不知道,就如那章驚,窮凶稔惡,罪無可赦,可為何他能為相,執宰天下?不還是因為。”
說到這裡的時候,這人用手指了指房梁,意味深長的樣子。
有人便接口道:“這倒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朱棣依舊喝茶,隻是聽到這裡的時候,身子稍稍頓了一下。
“無論如何,此番……等夏糧征上來之後,真相大白,一切奸邪,便無所遁形。到了那時,朝中有胡公等這樣的君子,必要仗義執言,我等小民才有出路。”
可今日,雖也有不少人與之行禮寒暄,隻是今兒卻像是多了幾分生疏。
眾人紛紛點頭,張太公也聽得激動。
此時,卻聽這回廊那邊有人傳出聲音:“那是什麼?”
眾人聽了這人的話,便也朝回廊那裡看去。
回廊那裡,可以眺望江景。
於是有人踱步而去,一看,竟沉默了。
張太公見狀,自然也上前,便見那江麵上,浩浩蕩蕩的,竟都是貨船。
無數的貨船,前後銜接,浩浩蕩蕩,數之不儘,竟是充塞了整個江麵。
有人細細看那貨船上張掛的旗幟,雖然旗幟上的字是不可能辨認,可是這旗幟的款式,其實許多人卻是熟悉的。
這是糧船特有的旗幟,官府征糧,運輸途中,必用糧旗為標誌,示意沿途的差役和巡檢,不得橫加阻攔。
於是有人驚呼:“糧·糧船壚。”
“胡廣再蠢,也能體察到這些,心頭憋屈起來,於是他禁不住低聲對楊榮抱怨:楊公,吾身敗名裂也。”
“何處來的糧船·”
人群有些騷動。
越來越多人出現在回廊上,許多人扶著欄杆,認真地瞧著那些貨船。
卻見那糧船數百上千,猶如江麵上的長龍,一個個的在各處的碼頭靠岸。
“這像是像是能運來棲霞的糧船,應該是那太平府九縣的吧。”
“不可能,絕不可能,怎麼會有這麼多!”
楊榮微笑道:“浴火方能重生,不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方為人傑也。”
胡廣:
不是她對外朝的完全沒有興致,而是她自覺地自己管好宮中的事即可。外頭的事自有自己的丈夫和兒子們去操心。
好吧,他總說不過楊榮這家夥。
大明門開了,隨即,眾臣隨朱棣行色匆匆而去。
大量的大漢將軍,以及抽調來的東廠番子,錦衣衛校尉,個個便裝,潛藏各處,或有緹騎便衣開道,又有一隊禁衛,奉旨以校閱名義,浩浩蕩蕩地抄另一條路,直奔棲霞。
朱棣很滿意這樣的安排,在他看來,排兵布陣的至高境界,並非是列隊衝殺,而是發動奔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