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門外,血腥彌漫開來。
可此時,這裡靜謐得可怕。
朱棣不吭聲,因而此時誰也不敢做聲。
朱棣的靴子被擦拭得乾淨,早已沒有了血跡。
他踱步,在一個個大臣麵前過去。
所過之處,人人戰栗。
良久,朱棣道:“隻一個區區的兵部左侍郎蔣臣嗎?又何止是那江右所謂的大儒吳家?”
他突然這麼一聲大喝。
群臣之中,先見蔣臣直接被誅,已是膽寒,如今又提到了江右吳氏,已有人肝膽俱裂。
“區區這數人,如何敢有這般的膽量?嗬……爾讀書人也,行事必然縝密,豈會不給自己留後路?爾等要謀奪江山,想要教我大明社稷易色,怎區區這數人?”
這一番話,每一個字,都宛如一記重錘,擊打眾人的心魄。
張安世站在一旁,目光逡巡,想察覺出諸大臣的異樣。
是的,陛下說的沒錯,這些人行事,一定會給自己留後路,敢弑君,就不隻是在江西布政使司這個層麵。
畢竟,若是陛下駕崩,那新君就是太子,可也是陛下的兒子,是張安世的姐夫,他們想要確保新君不徹查,那麼必須在朝中,得有大量的人,能夠給新君施加足夠的影響和壓力,使新君做出錯誤的判斷。
朱棣冷笑著繼續道:“爾等的聖賢書,讀到狗肚子裡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最喪良心的,便是爾等。”
這話也不知是跟誰說的,隻是群臣儘都惶恐。
楊榮等人叩首道:“臣萬死之罪。”
“萬死。”眾人轟然道。
朱棣不屑於顧,目中沉冷,笑得卻是更冷,口裡道:“當然要萬死,吳氏已滅門,徐奇以及同黨,儘都誅殺,一個不留,還有這蔣臣……
說到這裡,朱棣話語一頓,突的道:“張卿何在?”
被點到名的張安世忙道:“臣在。”
“拿他的家小,一並殺了。”
張安世道:“遵旨。”
朱棣接著道:“朕當然知曉,他們的同黨還在這裡,可事到了今日,還要隱藏嗎?你們敢弑朕,難道還以為跑得掉?”
百官匍匐跪拜著,此時一字半句都不敢說,他們隻覺得冷。
一種前所未有的凜冽,教他們渾身冰涼。
朱棣隨即走向朱高熾,看向自己的兒子,眼中的冷意倒是緩和了幾分,道:“這些日子,你受驚啦。”
朱高熾戰戰兢兢地道:“兒臣……兒臣……”
朱棣拍拍他的肩,見朱高熾嘴唇嚅囁,說話結結巴巴。
當下溫和地道:“你細細看著吧,這些一個個在你麵前溫良的君子,許多時候,可沒有這樣簡單!你切莫以為他們迂腐,以為他們老實,自來大奸大惡者,必是那溫順恭良的老實人。”
朱棣說到此處,拜在地上的楊榮側目看了一眼一旁的胡廣。
胡廣大吃一驚,張口想要罵人,卻又很快將話吞回肚子裡去。
朱棣顯然沒有察覺到這些,照舊對朱高熾道:“所以,必要引以為戒!你是儲君,會有人揣摩你的性子,投你所好。那些小人不可怕,他們不過是知道你愛美人,便給你進獻美人。可真正可怕的,恰恰是那貌似忠厚之人,他知你想要做一個好皇帝,便一副愛民如子的模樣,在你麵前做一個謙謙君子,張口便是國計民生、百姓疾苦。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諂媚?看人識人,不要看他們嘴上說的是什麼,也不要聽他們誇誇其談,這袖手清談,實則自私自利者,從古迄今還少嗎?”
朱高熾聽罷,麵容似有觸動,忙道:“父皇教誨,兒臣銘記於心。”
朱棣原本鐵青著的臉,這時候也緩解了,隻是目光一轉,看向那跪著一片的大臣,聲音依舊冰冷,道:“至於這些亂臣賊子,一個也莫想跑了,今日起,京城內外,加強戒備,朝中五品以上大臣以及卷屬,不得旨意,不得輕易出入京城!張卿,模範營暫駐各處城門。”
張安世道:“遵旨。”
朱棣隨即又翻身上馬去,嘴裡咕噥著:“真是便宜了蔣臣這賊,竟是失手將他打死,如若不然,非要將他剝了皮不可。”
他麵帶懊惱之色。
隻是這話,卻更教人不寒而栗。
群臣依舊默然,一個個把頭伏得儘可能的低。
朱棣則再也不看他們一眼,隨即打馬進紫禁城。
看著朱棣的背影,朱高熾長長地鬆了口氣,見了張安世還在那蹦躂,喜出望外,故意駐足了片刻,等張安世在後隨扈,他才慢悠悠地與張安世同行。
“出了什麼事?”朱高熾壓低著聲音道:“你的阿姐要急死了,她身子本就不好……”
這話雖是在責備,張安世卻是聽得心裡暖洋洋的。
張安世小聲道:“姐夫,說來話長,總而言之,是有人想要謀害陛下。幸虧我儘心竭力,奮不顧身。如若不然,隻怕真要出大事,當然,陛下……也沒少出力……”
朱高熾聽了一大通,但還是沒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隻聽張安世繪聲繪色地說著如何手刃賊子,又如何布置,以逸待勞的誅殺水匪,接著奇襲南昌城。
朱高熾聽得一愣一愣,不由道:“這樣說,倒是幸賴有你。”
張安世偷偷看一眼前頭打馬而行的朱棣,低聲道:“也不能這樣說,陛下雖然年紀大了,可他的功勞也是不小的。姐夫,我們做子弟的,可不能把功勞都攬在自己的身上,若不是姐夫是我至親之人,我斷不會說實話,對外……我都說是陛下運籌帷幄,決勝千裡……”
朱高熾深以為然的樣子點點頭道:“你這樣做很對,看來你真的長大了,比從前穩重了。”
張安世道:“有陛下和姐夫言傳身教,能不穩重嗎?”
朱高熾沉吟著,此時想到這兩日糟糕的情況,歎了口氣道:“父皇乃萬金之軀,實在不該四處私訪,教這亂臣賊子有機可趁。方才父皇所言,莫非這朝中還有餘黨?”
提到這個,張安世的麵色也凝重了幾分,默默地點點頭。
朱高熾道:“要徹查到底!這件事,必須你來查,不可假手於人。”
張安世點頭:“明白。”
朱高熾這番告戒,也是有他的心思的,皇帝被刺,從利害關係而言,其實最終受益者,就是他這個太子。
這是曆朝曆代的問題,朱高熾年紀也不小了,做了十幾年的太子,難免會有人揣測太子不甘隻做潛龍。
所以對朱高熾而言,想要洗清冤屈,最好的辦法就是查出所有的餘黨來,而且最好是自己至親的張安世來查辦此事。
現在針對宮中的流言蜚語,已是多如牛毛,尤其是針對陛下早年便謀奪皇位不成,惱羞成怒,回到北平王府便開始準備謀反,之後裸奔和吃糞之類的事,可謂是人儘皆知。
朱高熾自知,這樣下去,必然會有更多的流言出來。
二人一路小聲地說著話,到了文樓,才一前一後地走進去。
朱棣已先行去了大內,看望徐皇後了。
亦失哈則給太子和張安世斟茶,亦失哈顯得蒼老了不少,這一次去江右,他沒有隨扈,一直都在司禮監中當值,他伺候了朱棣一輩子,傳出朱棣出事的消息之後,亦失哈好像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
這是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或許在外人看來,亦失哈這種心理症狀乃是下賤。
可對亦失哈而言,他從記事起,便被人指定跟從朱棣,從朱棣還在燕王時,便伺候他的起居,對於亦失哈而言,朱棣就是他的一切,何況今日他擁有的一切,也是朱棣賜予他的,他或許未必讀過許多書,了解許多的學問,卻隻知道,自己的人生,是與朱棣捆綁在一起的。
現在的亦失哈,倒是眉眼兒笑了。
張安世又繪聲繪色地在亦失哈麵前,講起在九江府時,陛下如何神勇。
亦失哈心情很好,也願意聽,因而很佩服地發出嘖嘖嘖的聲音配合,好給吐沫橫飛的張安世助興。
張安世道:“那麼大一個水賊,陛下一拳頭過去,這拳頭還未至,那賊便七竅流血了。”
朱高熾在旁,笑吟吟地喝茶靜聽,看著張安世的眼裡,帶著幾分欣慰,安世真的長大了,可以不教人擔心了。
亦失哈依舊用心地洗耳恭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