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世麵帶笑容。
朱棣點點頭,顯然知道張安世有話要說。
便慢悠悠地道“那麼,這些人所言,可是實情嗎?”
張安世道“回稟陛下,大抵都是實情。”
此言一出,百官們不敢置信。
周舉人等人所控訴的事,可不小。
災年欺壓百姓,乃是大忌。
朱棣皺眉,道“嗯?”
周舉人等人便趁此機會叩首道“請陛下做主。”
張安世突然厭惡地看向周舉人等人,道“當然會給你們做主,你們急個什麼?”
說罷,張安世朝著朱棣道“陛下,隻是臣與錦衣衛所為,都是奉旨行事。”
“奉旨………”
百官嘩然。
曆來隻有臣子給皇帝承擔罪責,從未見過有臣子把臟水往皇帝身上潑的。
這張安世還真是一身反骨。
周舉人聽罷,臉色慘白,卻又拚命道“難道朝廷也要將草民人等置之死地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況草民人等。隻是……草民人等,儘為良善之輩,何至忍辱至這樣的地步……懇請陛下饒命。”
朱棣頓覺得心煩意亂。
好端端的。
怎麼就從錦衣衛害民,變成了張安世害民,最終又變成了他這個皇帝害民了?
隻是朱棣心知張安世這個家夥,曆來有自己的謀略,行事看似湖塗,實則卻總有自己的主意。
於是按捺住心頭的那股煩躁,便又慢悠悠地道“奉旨?奉了何旨?”
“陛下難道忘了?”張安世從容不迫地道“贓官汙吏,勾結當地豪強劣紳害民,陛下命臣將其一網打儘。”
朱棣聽到這個,若有所思地看了周舉人一眼,隨即挑眉道“誰是豪強劣紳?”
“就在這裡。”張安世笑了笑,指了指周舉人人等,又道“不隻是他們,還有午門外頭的,個個都是,如今臣請君入甕,已將他們一網打儘了。”
周舉人等人打了個寒顫,紛紛道“冤枉,冤枉啊……”
朱棣抖擻精神,落座,而後道“嗯?細細說來。”
張安世道“陛下,四省出現大災的時候,臣就察覺不對,此後陛下命胡公為欽差,巡視四省,臣就越發的覺得不對了。”
朱棣皺眉道“為何?”
張安世道“曆來有天災,就必有**,朝廷要以防萬一,唯一做的就是派遣性格剛直之人前往,防範於未然。可胡公此人,性情溫和,又是文淵閣大學士出身,並非起於州郡,想要約束這些害民之賊,臣對此,不抱太大的期望。”
“隻是這些?”
張安世道“不隻如此,臣還通過了錦衣衛的情報分析,尤其是尹王殿下所領的情報研究。”
朱棣驚疑道“這也可以研究得出?”
張安世笑了笑道“萬事都可研究得出。”
說著,張安世從袖裡取出了一份文牘,拱手獻上。
亦失哈忙將這文牘接過,轉呈朱棣。
朱棣便看到上頭密密麻麻的數字,一時有點看花了眼。
張安世解釋道“錦衣衛在天下各府縣,搜集過許多的數據,其中包括了土地的價格,糧食的價格,佃農的收成,地主每年的收益。”
“再根據曆年的數目,進行了比對。前幾年,天下沒有太大的災害,可是地主的收成,卻是日益減少,陛下請看第二頁,那裡頭就有關於河南地主的收益,根據大致的推算,前幾年的收益,足足下降了四成。”
張安世道“這是地主得糧的情況,因為大量的青壯,開始務工,甚至還有人入海跑船,以至於鄉間人力的流失,不少地主為了留住佃農,采取的手段多樣,除了以和借貸的手段,使佃戶淪為債奴使其不得脫身之外,還有勾結官府,沿途設卡,甚至不予發放路引等等。”
“當然,即便如此,這樣的情況,依舊還是屢禁不止,因而……不少的地主,不得不減少地租,以此招攬佃農。”
“這就是為何,他們的糧食收成,足足下降了四成的原因。佃租的減少,卻也帶來了許多的問題,譬如土地價格的降低,陛下,一畝地給佃農租種,原來可讓他們上繳三石米,現在隻能收上來兩石,這地價,豈有不下降之理。”
朱棣認真地看著那些數字,越看越是震驚。
看著這諸多的數目,卻發現,每一個數目,都是相關的。
張安世繼續道“地租的下降,雖是豐年,卻讓士紳和地主的收成減少。可豐年也意味著,糧價的下跌。所以,地主的收益,並不隻是下跌四成這樣簡單,而是六成以上,陛下看看第四頁就知道,那裡有前幾年的糧價數目,可以左證。”
朱棣下意識地翻閱著,隨口道“這對百姓,豈不是好事嗎?”
“好事歸好事。”說完這話,張安世卻是歎了口氣,接著道“可是帶來的結果,卻是彼此生怨了。從前佃農是沒有議價權的,因為他們沒有選擇,正因如此,所以一切自是地主和士紳們說了算。可自有了這樣的好事之後,反而彼此的矛盾開始激化。”
“陛下請看第九頁,這是在杭州府的統計,統計的是往年府衙和縣衙所受的訴訟桉情,五年前,杭州府之下一個縣關於佃租的訴訟一年不過區區十七件,可到了前兩年,卻增長到了一百七十件之多,由此可見,彼此的糾紛開始增多,矛盾也越發的增加。”
朱棣萬萬沒想到,竟可以根據訴訟的數目,分析出這些東西來。
從前的錦衣衛,無論是太祖高皇帝時期,還是在紀綱的時代,雖是號稱緹騎天下,可主要的職責,不是暗哨,就是扒人牆角竊聽而已。
而張安世也算是將錦衣衛玩出花來了。
朱棣疑惑地道“那又如何?”
張安世道“矛盾的激化,收入的減少,就不免要產生問題。這些地主和士紳,其實收益依然很大,可普天之下其實還有一個道理,一個平日每年能輕易掙一萬兩銀子之人,若是隻讓他每年隻掙五千兩。哪怕他依舊是錦衣玉食,依舊還是仆從如雲,依舊還人前顯貴,也必然會滋生怨恨的。”
“正因如此……陛下可看第八頁,第八頁之中,是關於各府縣賭檔以及治安的情況,在杭州某縣,原先本有四家賭檔,此後卻增加到了十一家,除此之外,還有各色劫掠盜搶桉,也開始層出不窮。”
張安世耐心地分析道“分明佃農的收益增加,不少的壯丁,也多了生計,可實際上……強人卻反而增多了,這是何故?錦衣衛這邊的預計是,在收益大量減少的情況之下,不少的地主和士紳,選擇了劣化,即開始染指不少其他的營生,而一般的營生,並沒有太大的利潤,唯有某些殺人越貨的買賣才是暴利,他們憑借自己的與官府的關係,在地方上本就一手遮天,借此為掩護,已開始日漸殘暴。”
朱棣繼續看著那諸多的數據,道“你繼續說。”
張安世道“在這種矛盾和怨恨之下,一場大災,原先所掩蓋的所有矛盾,便爆發了出來。因為許多人想借這大災,狠狠的撈一筆,以挽回損失。再加上平日裡的怨恨,也需得到發泄,因而,臣才預計,從此大災,情況可能更加糟糕,甚至要到有恃無恐,肆無忌憚的地步。”
朱棣頷首“錦衣衛為何此前不上奏?”
張安世道“報了啊,這些數據,錦衣衛一直擱在簡報之中,隻是……情報的分析以及結論,臣卻不敢奏報。陛下,畢竟這隻是分析,乃莫須有,臣豈敢以此言之鑿鑿,若如此,臣豈不成了秦檜那狗東西了?”
朱棣看了他一眼,道“秦檜是秦檜,你是你,他是莫須有,卿這一套分析,卻是治國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