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場戰爭和本書主角伐鄴城之戰頗為相似,但也有差彆。
先說劉裕伐南燕之戰。
時間
東晉義熙五年(409)4月開始。
目標
南燕都城廣固(今青州市西北)。
前序
5月,劉裕率軍乘船至下邳,因沂水較淺,他從南方帶來的艦船又太大,於是下船行軍,陸路進至琅琊。
所過之處,三十裡築一城,囤積物資,以防鮮卑抄掠糧道。
6月,劉裕抵達大峴山。
進軍南燕都城廣固,有三條路。
一條是越大峴山,過莒縣、臨朐,直插廣固,距離較近。
一條是向東迂回,沿著今天山東西南部,繞一個圈,再自東向西,距離較遠。
一條是向西,走萊蕪穀道,距離並不遠,但在三條路中最難走。
劉裕選擇的是第一條路線。
但大峴山在整個北方算不得什麼大山,可在山東,卻有“齊南天險”之稱,且附近多為丘陵山區,綿延數十裡,最好走的驛道上築有關城,曰“大峴關”。
這個時候,南燕朝廷起了爭執。
一方恃勇輕敵,以皇帝慕容超為首,他們有具裝甲騎、有重騎兵,有輕騎兵,還有大量步兵,又是本土作戰,有補給優勢,覺得該與劉裕廝殺。
一方以征虜將軍公孫五樓為首,他認為應該據守大峴關,憑堅城消耗劉裕銳氣,然後派騎兵深入敵後,抄掠劉裕糧道。
爭執到最後,慕容超的意見占了上風。
他的理由是一、在大峴山作戰,完全無法發揮他們的騎兵優勢,反而是劉裕的步兵如魚得水;
二、大峴關不一定守得住,這畢竟不是什麼雄關險隘;
三、劉裕完全可以繞路,不走大峴山。
四、主守派還要求堅壁清野,鏟除地裡尚未成熟的青苗,下一年還活不活?
於是,最後定下了計議,棄守大峴山,將劉裕放進山北,在空曠的平原上,用騎兵玩死他——“不如縱使入峴,以精騎蹂之,何憂不克?”
同月,劉裕主力通過大峴山,一路向北,進至臨朐以南。
燕將公孫五樓等人率步、騎五萬進屯臨朐。
燕主慕容超自率步、騎四萬繼之。
劉裕此時的兵力構成一、精銳步兵約三萬人,應該是比較能打的,經驗豐富,技藝出眾,耐遠征苦戰;二、普通雜兵七萬人;三、輕騎兵幾千,應該不超過一萬,故總兵力不超過十一萬,其中十萬人是步兵。
第一戰巨蔑水(彌河)之戰。
公孫五樓v孟龍符。
前者是南燕征虜將軍,兵力“數千騎”。
後者是劉裕先鋒,兵力不詳,但應是一支步騎混合的部隊,孟統騎兵,沈田子兄弟帶步兵,可能是他們家的江東部曲老底子,戰鬥力較強。
雙方大戰,公孫五樓敗。
孟龍符率騎兵追擊,因為馬跑得太快,與大部隊脫節,結果單騎衝入燕軍陣中,力竭戰死。
部將劉鐘率軍趕至,拚死奪回孟龍符屍體。
公孫五樓一看有便宜占啊,於是又卷土重來。
晉軍失了大將,欲退。
參軍沈田子振臂大呼道“今退必死,力戰乃生。”
遂與兄弟沈林子與燕軍大戰,燕軍為之破膽。
這一戰主要是騎戰,南燕敗,東晉勝,但折了先鋒將領。於是公孫五樓又率騎兵衝了回來,被沈田子兄弟擊退。
戰鬥結束。
公孫五樓率敗軍退回臨朐,劉裕主力繼續前進——
“裕以車四千乘為左右翼,方軌徐行,部伍齊整,車悉張幔,禦者執矟,又以輕騎兵為遊軍,警戒前行。”
簡單說,就是步兵居中,戰車位於兩側,輕騎兵在外圍警戒遊弋。
就這樣一路推到臨朐城南數裡之處。
第二戰臨朐之戰。
這是一次攻防戰。
劉裕處於行軍狀態,遇到敵軍後,立刻環車為營,布置軍陣。
總體而言,劉裕在車營內部防守,南燕主動進攻。
“段暉率鮮卑鐵騎萬餘,前後交至。”
注意,南燕這次出動了重騎兵,一部分正麵衝,一部分繞後衝。
這是一次很傻的騎兵進攻車營堅固陣地的戰鬥。
鮮卑騎兵衝鋒過程中就被箭雨射殺大半,來到車陣前,晉軍藏於車幔後舉槊刺之,燕軍積屍盈野。
就這樣,劉裕防守,南燕騎兵傻傻地進攻,送了不知道多少人頭。
慕容超在臨朐城頭見了,大怒,下令繼續圍攻,而且是車輪戰,輪番上。為此,他親自帶兵前來,傾巢而出,步騎九萬人圍攻。
劉裕聽聞慕容超把所有兵都帶來了,於是派檀韶繞路偷襲臨朐。
韶率建威將軍向彌、參軍胡藩馳往,當天就拿下了空虛的臨朐,取南燕軍輜重。
慕容超聽聞臨朐被攻克,大驚,“引眾走”。
不光“引眾走”,他還跑得最快,單騎出奔段暉部。
段暉就是最早攻劉裕車營的那一部分“鐵騎”,這會應該是輪換下來休整的。
見到慕容超來了後,以為前方大敗,人心惶惶,士氣低落。
劉裕見到臨朐城頭燕旗落下,知道已經得手,於是親自擂鼓,催兵奮擊,大勝,“斬段暉等大將十餘人,其餘斬獲千計”。
這是一次經典的防守反擊,先用車陣收割南燕人頭,消耗其兵力、銳氣,然後派奇兵偷襲敵人守禦空虛的後方,動搖其戰意,迫使其撤退,然後趕在屁股後麵追擊,戰果應該是追殺了幾千人,不大。
慕容超看起來是個大傻逼……
把所有兵力帶到前方去圍攻劉裕的車營,還他媽派重騎兵衝。
臨朐留守兵力寡弱,被劉裕襲取——“向彌貫甲先登,燕兵莫不披靡,日落陷城,斬其牙旗”,從中午(日向昃)計議派奇兵偷襲開始,到繞路趕至臨朐城下,然後日落前攻破,也就小半天的工夫,這是此戰轉折點。
這一戰的結果是慕容超一路轉進回了都城廣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