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之撥雲見日!
接下來的十天時間,杜壆大軍一直都在雁門關之中休整。一是因為趙佶的聖旨還沒有下來,杜壆也不好擅自回京。二是因為此次遼軍遭到如此慘敗,就連主帥都被生擒,以他們那種睚眥必報的性格怕是不會就這麼善罷甘休。以上兩點,便是杜壆遲遲未動的原因。
而對於兀顏延壽這三個俘虜,杜壆也確實沒有食言,好吃好喝的招待著他們,住的也是客房,而不是陰冷潮濕的監牢。除了不許他們隨意走動之外,小日子過得可謂是美滋滋,看的一眾將領是十分生氣。
而第一個忍不住前來找杜壆的就是虎頭太保酆泰,此時的杜壆正與兀顏延壽下著圍棋。看著滿臉不善的酆泰,杜壆不由問道“怎麼了?老酆,這又是誰惹你生氣了,火氣這麼大。”
酆泰一臉不爽的看著兀顏延壽,那模樣恨不得直接把他當場乾掉。然後質問道“杜大哥,兄弟們就是不理解,這家夥不過就是一個俘虜,你不他關進大牢裡就算便宜他了,還每日好吃好喝的招待他。這還不算,哥哥你還來找他下棋,這讓兄弟們怎麼看你。”
杜壆聞言先是呷了一口茶,然後不緊不慢的說道“原來兄弟你是為了這件事來的。那我問你,他們難道就不是人嘛?將心比心一下,如果我們兄弟被俘虜了,你是想住大牢,還是住客房啊!”
聽到杜壆的話,酆泰先是一愣,然後反駁道“哥哥你說的是有些道理,可是像他們這種白眼狼會記得你的恩情嗎?如果要是立場轉換,我們說不定已經死了好多次了。”
杜壆聞言直接將他攬到了一旁,然後貼在他的耳邊小聲道“你說的這些我自然是知道的,但他們現在畢竟還有用,用他們三個無關緊要之人可以為我們大宋換來多少好處你想過沒有。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你以為我閒的沒事乾來陪他下棋,早就送他們三個去陪他們的同僚去了。”
酆泰聞言恍然大悟道“想不到哥哥你打的是這個算盤啊!那是兄弟我誤會你了,那哥哥你先忙,兄弟我就不打擾了。”說著便離開了房間。
杜壆則重新坐會了兀顏延壽的對麵,笑道“不好意思,兀顏小將軍,讓你見笑了。”
兀顏延壽聞言恭敬的說道“杜將軍客氣了,在下本就是敗軍之將,能得將軍如此關照已是感激不儘,又哪裡會生氣呢?”
杜壆聞言也是問道“我觀小將軍也是一表人才,年紀輕輕也稱得上是少年英雄。為什麼你們就非得南下侵略中原呢?兩國就不能和睦共處嗎?”
兀顏延壽卻是笑道“杜將軍應該也是知道,我們這些遊牧民族向來是居無定所,並沒有肥沃的土地供我們耕種,就我們現在大遼的都城也是你們大宋的都城,這根本就不是一個人可以阻止的。”
杜壆聞言重重的歎了口氣,他感覺有些壓抑,於是起身離開了這裡。就在他即將跨出大門的那一刻,兀顏延壽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將軍,這份恩情小將記下了,如果你日後要是落在我的手裡的話,我一定也會放你一馬的。”
杜壆揮了揮手,頭也不回的說道“不會有那麼一天的,你就死了這條心吧!”
與此同時,當大遼得知自己十萬大軍全部陣亡,甚至就連主帥都被活捉之時,遼主耶律輝可謂是勃然大怒。
隻見他不停的摔打著東西,口中更是不斷罵道“廢物,真是一群廢物,堂堂十萬大軍啊!竟然全軍覆沒了,甚至就連朕的準駙馬都被人俘虜了。”
看著憤怒的耶律輝,底下一眾大臣恨不能把頭埋進土裡,整個朝堂之上無一人敢發出半點聲音。
終於,在將能砸的東西砸的一乾二淨後,耶律輝這才勉強消了氣。他看著全部低著頭的大臣,出聲道“都給朕把頭抬起來,說說接下來該怎麼辦。”
一眾大臣這才把頭抬了起來,不過一個個皆是麵麵相覷,不知說些什麼。就在耶律輝剛準備破口大罵之時,一個聲音響起“陛下,老臣願意親領十萬大軍,進軍雁門關,救出吾兒,然後南下中原。”出聲之人正是兀顏延壽的父親,遼國第一上將,遼國都統軍兀顏光。
看著出聲的兀顏光,耶律輝可謂是喜笑顏開,他相信隻要有這個大遼第一上將在,攻破雁門關完全不是問題,剛準備答應下來,便被一道脆麗的女聲打斷。
隻見一個一身戎裝的女將從人群之中走了出來,此人正是遼國公主耶律餘裡衍。由於這位公主喜愛中原文化,向往著美麗的中原,便給自己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耶律碟香。
耶律碟香出聲道“父皇,這一次便由我帶兵前去吧。畢竟兀顏將軍是我們遼國的柱石,怎麼可以輕動呢?”
耶律輝見狀笑道“皇兒有心了,那這次就由你來為朕分憂吧。兀顏將軍,你以為如何?”
兀顏光聞言回道“臣沒有任何意見。對了,公主殿下,可否將老夫的二十八星宿將軍帶上?”
耶律碟香笑道“有勞兀顏將軍了,不過不用這麼麻煩,隻要將天壽公主答裡孛調給我就足以了。”
兀顏光見她隻要一人自然是痛苦的答應了,就這樣,又是十萬大軍即將南下。
這些暫且不提,幾家歡喜幾家愁。遼國這邊是惱怒無比,但大宋這邊卻是欣喜若狂。
隨著三封捷報的先後到來,舉國上下皆是陷入了歡喜的海洋之中。一場大戰下來,不僅將來犯的十萬大軍全部消滅,更是將他們的主帥與兩個皇侄俘虜,而本身傷亡卻是不足三萬,這對於大宋來說無疑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勝。
皇帝趙佶大喜無比,連日來宴飲群臣,分享這份喜悅。群臣自然不會駁皇帝陛下的麵子,更何況他們對於這場大勝也是由衷的高興。
不過在大喜過後,對於杜壆的去留問題,宿元景瑜蔡京卻是產生了不同的意見,進而吵得不可開交。
蔡京提議道“陛下,老臣認為現在首要的任務是將杜壆將軍召回來,他作為我們戰勝遼軍的大將,不應該再待在危險的前線。”
宿元景聞言反駁道“蔡大人,恕老夫不能苟同你的想法。現在杜將軍連勝三場,更是俘虜了遼軍主帥,可謂是士氣正盛,應該再接再厲,畢竟遼軍不會就這麼輕易放棄的。”
蔡京也是不甘示弱道“難道除了杜將軍之外雁門關就無人可用了嘛?作為功臣我們難道不應該為其慶功嘛?還將他留在雁門關,一旦出事這種損失你承擔的起嗎?”
宿元景冷哼道“婦人之見,老夫不屑與你爭辯。”
蔡京聞言頓時破口大罵,兩人吵得是不可開交,誰也不能說服誰。一眾大臣也是分成了兩派,就杜壆的去留問題大吵起來。
趙佶被他們吵得心煩意亂,大吼一聲“都給朕把嘴閉上,叫你們過來是為了商議的,不是聽你們吵架的,真是不堪大用。”說著便揮袖離去,留下一眾不知所措的大臣。
拋開這一眾文武大臣不談,家家戶戶的百姓儘皆是麵露喜色,臉上掛著笑容。
濟州太守張叔夜在得到這則消息之後直接宣布大擺宴席,與民同樂。
而先前離京歸鄉的呼延灼在得到這則消息後,既是高興又是惋惜。高興的是大宋取得了如此勝利,惋惜的是這場戰爭自己居然沒有參與。早知道當初就留在京城了,可惜現在已經晚了。
而此時還沒有被張大戶嫁給武大郎的潘金蓮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也是芳心暗許,心想嫁人就該嫁這等英雄。
總之一句話,上至皇室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全部都是沉浸在喜悅之中。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