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網王同人)!
單簧管(cri)
彆稱黑管,或克拉管法語為crite,德語為krite,有管弦樂隊中的“演說家”和木管樂器中的戲劇女高音之稱。
常見的調降b調和a調
實際單簧管有約十種不同音高和調性的管(由最低音始)
octontrabassbbbb
octontraltoeeeb
ntrabass特低音bbbgg
ntraltoeeb
bass低音bbb
alto中音eb
bassethorn巴塞管bbda
rano高音abb
rano超高音ebdc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移調高大二度記譜
實用音域小字組d小字三組f
結構組成哨頭(單簧片),小筒,主體管(兩節),喇叭口,和機械音鍵係統
普通型硬製橡膠,abs塑料,酚醛樹脂等,
專業型;經特殊處理的烏木,紫檀,紅木或有機玻璃等
樂器特色高音區嘹亮明朗,中音區富於表情,音色純淨,清澈優美。低音區低沉,渾厚而豐滿,是木管族中應用最廣泛的樂器。
單木管樂器的一種,通常用非洲黑木製造,由木料、硬橡膠或金屬製成,有一個鳥嘴形的吹口和圓形的空心,管身是可裝拆的喇叭口,管體成圓筒形,下端為開放的喇叭口。在吹口處固定一個簧片,吹奏者通過簧片和吹口的空間吹氣時,並配合下唇適當的壓力,薄薄的簧片尖產生振動,使樂器管內的空氣柱開始振動,因而發出柔美的音色。
單簧管是從蘆管發展而來的,形成於17世紀末,很有可能是由德國的長笛製造家丹納(johanndenner,1655年1707年)所發名的。最早為人所知的單簧管音樂收在阿姆斯特丹的羅傑(estienneror)出版的曲集內(1716年再版,尚有藏書)。從大約1780年起,它被一些最大的管弦樂隊采用。現代單簧管則是在18001850年發展而成的。
單簧管是一種音域寬廣的簧片樂器。也有人認為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號角和風笛,是從一種類似豎笛的單簧片樂器蘆笛演變而來。現代的單簧管是德國笛子製作人約翰·丹納在1690年發明的,此後屢經改進,最終由德國長笛演奏家特奧巴爾德·波姆定型。
單簧管的性能十分靈活,可以輕鬆地演奏掠過多個音階的長音,且以能連續吹出琶音著稱,用於獨奏極富表現力。莫紮特是第一位在交響樂中采用單簧管的作曲家,他覺得這是最接近人聲的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