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淞滬抗戰是十四年抗戰的重要起點之一,是中國軍隊第一次與日軍的全麵對抗和較量,也是局部抗戰階段給予日軍沉重打擊的一次戰役。
它遏製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為全麵抗戰爭取了寶貴的備戰時間,是全民族抗日救亡運動第一次高潮得到空前體現,中國軍人的英勇抵抗與九一八事變後的潰敗逃跑,氣象截然不同,使得全國上下彌漫的亡國滅種低落情緒一掃而光。1933年1月1日,日軍開始進犯山海關,把侵略矛頭指向了華北。
1933年5月,原西北軍將領馮玉祥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
5月31日,中日簽署《塘沽協定》,國民革命軍退出熱河和冀東,日本打開了通往華北的大門。
11月,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將領發動福建事變,事變最終失敗,蔣介石撤銷了十九路軍的番號。
1935年,日本策劃製造華北事變,妄圖把華北變為第二個偽滿洲國。
6月11日,梅津美治郎就華北問題提出備忘錄。
7月6日,何應欽複函全部承認日方要求,實際形成《何梅協定》。
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於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八一宣言》),呼籲全國各黨派、各階層、各軍隊團結起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1935年8月5日,日本外相廣田弘毅提出對華三原則。
9月,日本再度製造輿論,要求“華北五省察哈爾、綏遠、河北、山西、山東)自治”。
11月25日,日本策動的,由宋哲元為委員長的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舉行抗日救國遊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
一二·九運動掀起全國抗日救國運動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1936年2月26日,日本發生二·二六事件,日本法西斯軍事獨裁政權形成。
1936年4月,魯迅提出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
1936年5月,宋慶齡、沈鈞儒、鄒韜奮、陶行知、章乃器等愛國民主人士發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
隨後,中共中央發布《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放棄了“反蔣抗日”的口號。
1936年6月至9月,中國國民政府和中國國民黨內部的地方實力派爆發兩廣事變,事件幾乎觸發了一場內戰,但是最終以雙方達成政治妥協而和平結束。
9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黨內指示,明確提出黨的總方針是“逼蔣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
張、楊聯合發表通電,提出了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開放民眾愛國運動等八項抗日主張。
中國共產黨派周恩來等到西安,參加談判,迫使蔣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聯合紅軍抗日等六項承諾。
蔣介石接受了中國共產黨關於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以初步形成,為全國抗戰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同時,蔣介石開始全麵加速抗戰的政治、軍事、經濟準備,包括在上海至南京一帶修建了三道國防工事,進口了大量德國裝備武裝中央軍。
1937年2月15日,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召開,會上宋慶齡等人聯名提出《恢複孫中山先生手訂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案》。
全會基本確定了停止內戰,實行國共合作的原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麵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
7月16日、17日,中華民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在廬山先後發表《蔣介石廬山抗戰聲明》,號召全民族抗戰。
7月31日,蔣介石發表《告抗戰全體將士書》,宣告戰爭已經全麵爆發。
1937年7月28日,日軍猛攻北平南苑,守軍將領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和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先後殉國。
次日,北平失陷。
30日,天津失陷。
國民政府定下了“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的大方針,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采取主動反擊的行動。
中國共產黨製定了在遊擊戰中組織起來,隨著力量的增強遊擊戰向運動戰發展,最後打敗敵人的方針。
1937年抗戰全麵爆發初期,蔡元培與厲麟似等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聯合組織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積極組織發動文化界人士及民眾投入抗日救亡運動。
蔡元培還與厲麟似等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的創始成員聯合全國各大高校校長、教授聯合發表長篇聲明,揭露日軍蓄意毀滅中國教育機關的罪惡暴行,並組織救亡協會下設的國際宣傳委員會擴大對外宣傳,爭取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
1937年8月13日,上海南火車站的日軍首先遭到國軍轟炸。
雖然日本方麵派出上海派遣軍三個月後增加到50萬人),開始向上海進攻。
中華民國則派出中央軍精銳和大批內地省份部隊包括川軍、滇軍、桂軍、粵軍、湘軍等)合計70萬人,與日軍血戰三個月之久,粉碎其“三月亡華”之戰略,此即為淞滬會戰第二次淞滬抗戰)。
指揮淞滬會戰的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先是馮玉祥,後蔣介石親自兼任。
8月14日,《國民政府自衛抗戰聲明書》正式發表,這是中國從局部抗戰向全麵抗戰轉變的重要標誌。
1937年8月20日,中國國民黨政府與蘇聯政府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通過該條約蘇聯政府向中國提供物資援助,1937年11月派遣蘇聯空軍誌願隊來華作戰。
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11日改稱第18集團軍)。
隨後,八路軍主力在朱德、彭德懷率領下相繼挺進華北抗日前線。
1937年9月中旬,太原會戰爆發,八路軍第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取得了平型關戰役的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