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從前在家,時常跟林老三上山砍柴,給家裡添置木桌椅。
雖隻是些款式簡單的樣式,林老大也算半隻腿踏在木匠行當中。
邱叔不像彆的手藝人,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如今他是真心實意將林老大當成自家孩子,對孩子自然是傾囊相授,不會藏私的。
林老大每日跟天吉一般,大早起來跟先生學習,隻是一個學武術,一個學拋光打磨木頭。
時間一長,林家人對此習以為常。
林老大也在日漸學習中,手藝見長。
這日,邱叔終於在弟子的軟磨硬泡中,被帶上了商船。
這艘商船是陶家產業,陶員外聽說林老大找來了能修船的工匠,坐著輪椅就過來了。
邱叔上船後,沒多說一句話,從船尾走到船身,最後又進了掌握方向的船首。
采用倒鉤形狀的船首,掛著一張足有幾十米高的帆布,用來抵禦大海上呼嘯的風浪。
船身分成上中下三層,上層是船員和船長的住所,裡頭床榻設備都很齊全,中下層是用來存放貨物的,空間很大,方便存儲很多商品。
下層溫度偏潮濕、陰冷,多用來儲備些容易腐爛變質的瓜果蔬菜。
商船整體瞧上去破損並不嚴重,至少在門外漢林老大眼中,隻要不漏水,船隻都是能用的。
邱老卻一眼瞧出船隻不對勁的地方“船身龍骨損壞了,修複起來很費功夫。”
林老大“什麼是龍骨?”
陶員外從年輕時就在外頭跑船,對船隻的熟悉程度比媳婦孩子都親“龍骨是船底中線處從首至尾貫通底部全長的縱向連續構件。作用是用一種堅硬的材料貫通整個船體,實現有效支撐船身,使船隻更加堅固穩定,同時吃水深,才能有力抵抗海上風浪。”
林老大一點即通“那就是說龍骨斷了,船一下水就得被淹,根本沒法出海。”
邱老摸摸了下巴上發白的山羊胡“是的,龍骨是船隻運行的根本,這船的結構上寬下窄,底部尖尖。
船上部的甲板平整,船舷以下卻如同刀削一般。這種上寬下窄的設計雖然不夠穩定,但因船隻的下半部分在水麵以下,而龍骨結構比較沉重,吃水較深,因此並不會影響行船的穩定性,反而大大減少了船隻前行的阻力,保證了船行的速度。”
他說到一半停了一瞬,目光落在陶員外身上多了份探究“這種船的形狀,不太像咱們大乾造出來,更像是婆羅附屬小國的船隻樣式。”
陶員外原本還對林老大帶來的木匠本事持懷疑態度,見對方隻是繞著船身走了一圈,一眼瞧出商船的由來,不禁多了幾分崇敬之色。
頗為得意地跟二人介紹起商船來曆“老者說的不錯,這艘商船確實是婆羅小國打造的,那地方半山半海,百姓出門大多依靠船隻,因此造船技術先進。
我那年專門請人遠渡海外,耗時兩年才收到了這艘商船,中間曲折繁瑣事極多,船隻得來不易,我一直小心愛護著,哪裡想到毀在那幫盜匪手中。
他們都說我是因為貨被搶了沒臉見人,才放棄了海上航行的生意,可實際是這艘我視若珍寶的商船才是我不想出海的主要原因。
我老了,它年紀也不小了,如今跟人一樣身上不痛快,再讓它遠行折騰,怕它熬不住!”
邱老身為木匠,平時最樂意看到的,便是顧客對他們創造出來的東西視若珍寶。
陶員外如此顧惜這艘商船,打造船隻的匠人若是知道,一定感動得鼻涕橫流,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