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大曾經來過吳江,跟當地幾個絲綢絹布鋪子的掌櫃頗為熟悉。
這次有了他們的引薦,又結識了當地的糧商和棉絮商,以及私鹽商。
朝廷雖下令禁止商販們私自販鹽,但屢禁不止,官鹽太貴,百姓買不起,私鹽雖粗糙,勝在價格實惠,且流通渠道廣泛。
尤其是吳江這樣的沿海城市,鹽場頗多,商戶們對外售出,個個賺得盆滿缽滿,有些比京都天子腳下的商販還要富得流油。
林老大此次采購,食鹽也是其中一項。
他將船員分成幾波,除了留下三兩個在商船上守著,其餘的押送盜匪送到衙門。
跟著一起去的,還有謝大人特地留下的一名小廝,手上握著代表謝家的腰牌,當地衙門見了辦事效率更高,不僅不敢怠慢,還會嚴肅處置。
解決完盜匪的事,林老大徑直往糧鋪走。
糧種是最好購買的,售賣的地方多,糧種價格明碼標價。
像林老大這種大客戶,價格上還能再便宜不少。
船員們將他買下的幾千斤糧種,小心運送上商船,未免船艙潮濕弄壞種子,特地準備了防水隔熱的料子,鋪在地板上,效果很好,一點潮濕的感覺都沒了。
接著,林老大又去了賣棉絮的商鋪。
因為是絲綢鋪子老板的親戚,給了個相對公道的價格,彼此還定下約定,這批棉絮若賣得好,還會再來找掌櫃的定第二批。
主要是棉花蓬鬆,雖不重,占地空間卻大,中層全部占了滿了,也不過才上千斤的重量。
至於百姓和各大酒樓都欠缺的食用鹽,林老大卻犯了難。
按照大乾的法律,出售和私自售賣鹽都是犯法的,雖如今不遵守律法的人眾多,可他一旦沾染了,日後想洗脫就沒那麼容易了。
幾番糾結之下,還是陶員外出麵道:“我明白你的顧慮,可如今彆說是商販,就是官府的人,也在偷偷乾著買賣私鹽的勾當,要怪隻怪大乾的官鹽太貴,百姓根本吃不起。
咱們這趟也不為賺錢,買了鹽帶回去,再借糧種和棉花送出去,這樣一來也不算買賣,頂多算是贈與。”
林老大雖知道陶員外的建議牽強得很,可如今沒有彆的辦法。
當即從鹽商手中購置上百斤鹽,又買了其他在鎮上短缺的貨物,例如蔬菜種子,葛布等。
林老大這邊熱火朝天跟商販討價還價,一車車貨物往商船上運送,另一邊的林家,此時迎來兩位許久未見的客人。
趙懷澈站在林家院門口,看著眼前熟悉的院落,想起曾在此處住過的日子,雖朦朦朧朧不記得來曆,卻是他短短人生中,為數不多的歡樂時候。
不用顧忌著身份禮儀,不用擔心身邊人時刻有陷害他的心思,更不用時時提防阿爹的對家對他發難。
聽到消息的林家人,趕到門口時,一眼看到站在院中的小少年。
林老太那叫一個高興,嘴巴張了又閉,閉了又張,最後激動地拉著全家人下跪叩頭。
“不知皇子大駕光臨,未曾遠迎,還望寬恕一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