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倒賣私鹽的嚴重性。
雖說法不責眾,朝廷如今諸事纏身,根本騰不出時間管理他們這種偏遠地方的小事,但還是儘可能不給自身招惹事情為好。
林家老大帶回糧種和棉絮的消息,當天便在周遭幾個鎮上傳遍了。
幾家糧食鋪子一合計,總共帶回來近一萬斤糧種。
按照地裡播撒麥種的需求,一畝地至少需要二十斤糧種,才能最大限度保證糧食產量。
光**鎮下就有四五個村子,每個村子百姓有多有少。
蓮花村算是大村子,下麵有近五百戶人家,其他幾個村,像是大梨村,人口百十來戶已經算是多的。
林老大撥算盤,很快算出來,光**鎮下麵的村鎮就得至少需要十萬斤糧種,還沒算周邊其他幾個鎮下麵的村子。
商船上其實是能容下更多糧種的,可惜林老大和陶員外能拿出來的銀錢有限。
此次出海的行為,鎮上知道的人不少,卻無人覺得他們能成功。
出發前,林老大試圖拉攏鎮上的幾家鋪子,合資購入儘可能多的糧種。
可惜,那些掌櫃都是商人,不做沒把握的事,隻是承諾他若能順利運回糧種,樂意幫忙分銷。
如今,林老大真的運回來一萬斤糧種,他們後悔地直拍大腿。
“林家老弟,還是你有本事!給大夥兒解了燃眉之急。”
“是啊,可惜一萬斤糧食遠遠不夠!彆說是彆的村鎮,就是咱**鎮下頭的農戶也不夠分的!”
“你什麼時候能再出船?棉絮的事情不著急,糧種才是重中之重!這次至少再弄二十萬斤糧種回來。”
林老大手上算盤沒停,算著這一趟收獲的利潤。
一萬斤糧種,兩千斤棉花,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物件,拋去成本和路上消耗的人工、租借商船等費用。
到手淨利潤在三百兩左右。
聽見幾家商鋪掌櫃的在耳畔如同蜜蜂般吵鬨,抬眼掃過去。
“掌櫃們說笑了,我家財力有限,彆說是二十萬斤,就是兩萬斤,也拿不出本錢來。”
幾家掌櫃麵色一頓,紛紛訕笑起來。
“瞧您說的,此去山高水長,路上辛苦萬分,哪裡需要您出銀子,我們幾家商量過了,這回糧種的銀錢全由我們來出。”
“不僅如此,商船的租賃,船員的工錢,路上的一切開支,我們幾家都包了,隻要是您帶著出海一切都好說!”
林老大看著他們與從前截然不同的嘴臉,嘴角的弧度嘲諷地勾了勾。
陶員外知道消息時,正在林家醫館找林老太看嘴上的傷。
門牙摔斷了半隻,豁了個口子,說話漏風,下巴上也劃了道傷口,先前找謝家大夫簡單處理了幾下。
他嫌人家處理得不好,一下船立刻往林家方向跑,隻相信林老太的手藝。
陶員外“糧鋪老板變臉,是意料之中的事,誰能想到咱們滿載而歸呢,他們既然願意出錢,你就接著,反正不也打算最近一段時間再次下海嗎?”
林老太一聽,不樂意了“你剛回來,又要出遠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