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屬宋楊兩家,還有書院裴先生送的禮物稍稍貴重些,有宋家老太太提前按照林四郎身形,找家裡裁縫趕出來的衣袍,不論是做工還是布料,都是外頭難有的好質量。
楊父聽聞林家出了舉子的消息,特地從京都寄了賀信,言辭間除了恭賀,少不了提兩句不成器的兒子,殷切期盼林家四郎能給楊啟銘做榜樣。
裴先生作為從前林四郎的授業恩師,禮物自是與彆不同。
他曾是兩榜進士,與魏大人同朝為官,若是不是生來體弱多病,偏居一隅,受不住官場的詭譎雲湧,才到**鎮當了閒散山長,他本應也是朝堂上炙手可熱的青年才俊。
來**鎮的這些年,遇上林老太,娘胎裡帶來的症狀治得七七八八,他卻不想再入仕途,反倒是覺得如今閒雲野鶴,教書育人的日子更有滋有味,比過往夙興夜寐時刻警醒的那些年更有盼頭。
他是不想再入官場,可林四郎卻是不可多得的好兒郎,平步青雲封侯拜相未為不可。
林四郎接過裴山長遞過來的一方月石硯屏。
上頭小版一石,中有月形。石色紫而月白,月中有樹森森然,其文墨而枝葉老勁。
裴先生道“月光皎潔,日月同輝,知常則明,為人做官跟月亮一個道理,這方硯屏是當初我中舉那年,恩師所贈,如今我已無再度振纓公朝的打算,贈與你也不算辱沒了恩師當初對我的期盼。”
林四郎握著手中厚重的硯屏,感覺身上的壓力和責任又重了一分。
三日流水宴,半個蓮花村百姓都來湊熱鬨,各家大多是出一個當家人,最多再捎上家中某個小輩。
席麵上沒有那種拖家帶口,一來就占據大半張圓桌的人家。
每家每戶各表一份心意,送些蔬菜雞蛋,拎隻雞鴨,總之沒有空手來的。
祥雲客棧這三日除了宴請賓客的幾十桌酒菜外,連帶著金掌櫃的悅來飯館,酒水一律半價,讓全鎮百姓跟著一起沾喜慶。
菜色也是葷素搭配,有魚有肉,還有百姓們平日裡不多見的粉桃涼瓜,可謂出手大方。
魏淼因公務在身,近日不在府衙,也稍人給林四郎帶了祝賀信,讓他動身去蕭縣參加“鹿鳴宴”時,再補上這頓席麵。
所謂鹿鳴宴,是在文科鄉試放榜之後,各地為新科舉人們舉行的宴會。
宴會一般由當地的官吏主持,除了邀請新科舉子們參加外,本次考試的主考官也都會被邀請參加。
據說在宴會上要唱《詩經·小雅》中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此宴才會被稱作“鹿鳴宴”。
流水席結束後的第二日,林四郎便在林家老小的送行中,趕赴此次宴會。
同行的還有嚷嚷著去長見識的楊啟銘,和篤定明年也能中舉,此次權當熟悉流程的宋章。
小兒子一走,林老太心裡的歡喜卻沒消散,那段時日每逢見到人,總能見到鄰裡鄉親或羨慕或嫉妒的目光。
而對於家中小輩來說,小叔此次的成功,為天賜和天瑞的求學之路,樹立了榜樣。
二人都不敢懈怠了,生怕一不留神,來年縣試考童生落第,豈不是要被笑掉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