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天色剛亮,林家門前停了四輛頗為氣派的馬車。
為首的車簾被掀開,露出一張端方嚴肅的臉,是多日未見的謝遠。
謝遠從車上下來,吩咐車夫將趙小公子的行李抬上最後一輛馬車,衝林老太行了一禮。
老太太跟身後兒孫們紛紛還禮,打了招呼,說了些托付照應的話。
謝遠一一應承。
林家幾個小輩身後都背著包裹,都是前一晚家中女眷幫忙收拾的,天福玩具零嘴居多,祥雲帶的是兩本路上打發時間的閒書,還有些林老大出海給帶回的新奇玩意兒。
其他的貴重首飾,她也一起帶上了,不過是塞進了空間,防止到了京都要用錢時,手中拮據。
天吉手握比他還高些的長槍,後背包裹最癟,裡頭放的是碧雲給他縫製的兩雙新鞋。
至於將三個孩子圍在身前的,是此次一同出行的鳳仙。
因家中連月來大事小情不斷,本應儘早結束假期的她,給謝夫人修書表明緣由後,又請了一段時間的假,恰好今日跟著眾人一起回京都。
很長時間沒見到閨女,鳳仙一連幾個晚上夢裡都是婠婠的身影。
趙懷澈一早讓人傳了信給謝遠,林家各房都有小輩要跟著一起上京。
原本打算照舊走水路回京都的謝大人,考慮到海上行程少則半月,多則一個月才能抵達,遂將出行方式改成陸路,這樣一來,最多十來天功夫,便能到達皇城。
一路上還能在各州縣停留,見識各地風土人情,比一望無際海麵更有趣些。
除了路上要用到的衣物和用品,林家還準備了不少瓜果吃食,一箱箱搬上馬車,動靜不小,吸引外出買菜鄰居看熱鬨。
有人好奇問“林大夫,你們家這是要去哪兒?”
林老太解釋“孩子們長這麼大沒出過遠門,剛巧京都那邊有故人相邀,帶他們去見見世麵。”
鄰居們一聽,有的立刻聯想到林家剛中舉的林四郎,怕不是京都哪個當官的看上林家白衣無塵的少年郎,連帶著一家子雞犬升天要去京都定居了吧?
看著漸漸走遠的馬車,幾個提著買菜竹籃的婦人交頭接耳議論起來。
“林家在京都有故交嗎?我從前怎麼沒聽說過?”
“什麼故交啊,我猜八成是京都哪個當官人家瞧上林舉人了,看他年紀輕輕又沒婚配,想著結姻親呢!”
“不能夠吧,咱們這窮鄉僻壤,當官的用得著千裡迢迢尋到咱們這兒來?舉人老爺雖不常見,可皇城根下誰家沒幾門當官親戚。”
其中一個婦人,揶揄道“林家四郎長得俊俏唄,原先就討人喜歡,現下有了前程,更招人待見了。”
張氏和林老太站在門前沒進院,鄰居們議論的聲音多少飄了些進二人耳中。
張氏“娘,四弟今年也有十七了,是不是該打算起來,給他尋摸個好姑娘?”
林老太搖搖頭“不急,他幾個哥哥當初都是近二十的年紀才成的婚,他比哥哥們都爭氣,不愁找不到好門第。”
張氏聽出老太太話裡意思,怕是想讓四弟找門第更好的人家。
至少**鎮上的門戶是不行的。
張氏舒坦地挺直腰背,想起剛到林家時林四郎瘦弱膽小的模樣,再看他如今清風朗月,才華橫溢,有種成功將小竹苗栽培長大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