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寧宮。
太後聽聞皇上先是不顧自身危險衝進火海救人,隨後又把沁昭容帶回太和殿居住,心中極為不滿。
她坐在慈寧宮的軟榻上,眼神中透著冷峻,手指輕輕敲擊著扶手,一下又一下,仿佛是在敲打著眾人的心。
“去,把皇上給哀家叫來。”
太後對身邊的宮女吩咐道,那宮女領命後匆匆離去。
太和殿,燭火搖曳,映照著一絲溫情。
虞瑤和景帝二人半躺在榻上說話,那模樣就像一對尋常夫妻般親昵,嘴角掛著淡淡的笑意。
“啟稟皇上,慈寧宮來人了,說是太後娘娘有請。”
祿喜的聲音從寢宮門口外傳進來。
景帝麵上劃過一絲不耐和煩躁,卻轉瞬即逝,身為帝王,君命不可違,母命更不可違。
但很快便被柔情所替代。
他轉頭看向虞瑤,眼中滿是不舍,“瑤兒,母後召見,朕需得前去一趟。你且安心休息,不必等朕,你先睡吧。”
虞瑤溫柔一笑,輕輕點頭“皇上放心,臣妾自會照顧好自己。隻是,太後娘娘那邊……”
她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絲擔憂。
景帝握了握她的手,給予她安慰“無礙,我自有分寸。你隻需安心待產,其他事交給我。”
說罷,他起身整理衣袍,大步流星的走了。
慈寧宮內,氣氛凝重。
太後端坐於上首,麵色不悅,顯然對景帝的決定極為不滿。
宮女們屏息而立,大氣都不敢出。
氣氛凝重得仿若凝結的冰霜。
景帝踏入慈寧宮,掃見殿內氣氛,也沒有在意。
“兒臣給母後請安。”
禮數不失恭敬,卻又透著幾分隨性自在。
太後見景帝前來,麵色冷峻,直接切入正題“淵兒,你不顧自身安危衝進火海救人,這本是仁德之舉,哀家不多言。但你將沁昭容安置於太和殿,太和殿乃處理政務與休憩的重要之地,何時能讓後宮嬪妃隨意入住了?”
景帝輕輕一笑,“母後,沁昭容有孕在身,杏花宮毀於大火,兒臣憐她嬌弱,又念著她腹中胎兒,這才將她安置在太和殿。兒臣不過是隨心而為,想讓她能有個舒適安心之處養胎罷了。”
太後皺了皺眉頭,繼續說道“淵兒,你這隨心可真是隨性過了頭。哀家還聽說你下旨減少後宮嬪妃請安次數,又不讓敬事房每日呈上綠頭牌,這後宮的規矩難道在你眼裡就一文不值了?”
景帝一撩衣袍,便坐了下來,斜斜的躺著,“母後,兒臣這麼做,不過是想圖個自在。這後宮中的女子眾多,每日請安,兒臣覺得繁瑣。至於綠頭牌,兒臣近來隻想與沁昭容相伴,見了那些牌子隻覺索然無味。”
太後冷哼一聲“你這風流性子何時能改?你之前與姝貴嬪也是親密非常,那姝貴嬪幾乎日日伴你左右,如今又獨寵沁昭容,你這般朝三暮四,如何能讓後宮安穩?”
景帝眼神看向太後,嘴角勾著一抹不羈的淺笑
“母後,兒臣不過是在這後宮之中尋找真正合心意之人。與姝貴嬪的過往,不過是一場風流韻事,如今兒臣心中唯沁昭容一人。兒臣向往的是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感情,像那空中自由翱翔的鳥兒,隻願棲息在一處。”
太後的臉色愈發陰沉“淵兒,你是皇帝,不是那尋常百姓。這三宮六院本就是祖宗定下的規製,是為了江山社稷的穩固,你怎能因一己私情就隨意破壞?”
若非實在不像話,她才懶得管他後宮的破事,彆把她這把老骨頭氣死了。
景帝就好像沒有看見太後陰沉的臉色,“母後,兒臣明白自己的身份,也知曉祖宗規矩。但兒臣在這規矩之中,也想追尋心中所求。兒臣願在這宮廷之中,為自己的感情開辟出一片新天地,同時也會兼顧朝堂之事,不會讓國家陷入動蕩。”
太後氣得站起身來“皇上,你莫要以為這是小事。你的決定會讓後宮眾人不滿,那些嬪妃背後的家族勢力盤根錯節,朝堂之上必然會因此引發紛爭。”
景帝也是坐起,直視太後的眼睛,眼神自信又風流“母後,兒臣不怕這些。兒臣自會處理好各方關係,不會讓朝堂因後宮之事而混亂。兒臣的感情,兒臣想要自己做主。”
太後怒不可遏,順手拿起手邊的茶杯就朝著景帝砸了過去,嗬斥道“皇帝,你真是被那女子迷得不知天高地厚了!”
景帝聞言輕笑,眼疾手快,身子一側,輕鬆地躲開了。
那茶杯擦著他的衣角飛過,“哐當”一聲砸在地上,碎成幾片,茶水濺得到處都是。
景帝見太後被氣得不輕,反而調笑起來“母後,您瞧您這著急上火的模樣,莫不是想早早生出皺紋來?雖說父皇已經駕崩,但兒臣可不想看到母後您這花容失色的樣子…”
太後被他這沒大沒小的話氣得差點背過氣去,抬手就想打他,卻又停在半空。
語重心長的道“淵兒,彆忘記你的身份,你是一國之君,應該莊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景帝聞言,正色不少,收起調笑的表情。
要是母後知道他把父皇的女人睡了,還懷孕了,甚至要和她一生一世一雙人,指不定會更生氣…
父皇估計也會氣的恨不得把棺材板掀了…
他認真道“母後,您這是何苦呢?兒臣不過是想追尋自己的真心罷了。”
母後總是這般古板,一點意思都沒有,怪不得年輕時不得父皇寵。
太後氣得胸口劇烈起伏,半句不信他的鬼話,冷哼道“真心?你是從哀家肚子裡爬出來的,什麼樣哀家豈會不知,你的真心能維持三個月就不錯了。”
景帝心中無語,為何都這般看他,他這回真的是認真的。
但也不想和母後多做解釋,更不想再說這些無意義的話。
他向太後行了一禮“母後,少操心兒臣的事,好好頤養天年比什麼都要緊,兒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