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短片電影節沒有官方的交易市場,但電影節諸多的活動和派對,都為投資者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鼓勵他們將優質短片擴展成長片,或扶持優秀導演的創作。
今天u的論壇主要聚焦的就是短片擴展和新導演投資的一係列問題。
主持人是u戲劇、電影和電視學院教授馬克·羅斯曼,他自身也是一位導演和編劇。
主要嘉賓有一位同校的教授,以及即將在北美上映的電影《戰爭之王》的導演安德魯·尼科爾——也是來宣傳電影,還有一個名叫羅德裡格·科特茲的短片導演,還有一位名叫阿瑟·高登的編劇。
五人坐在台上,安德魯·尼科爾和阿瑟·高登首先宣傳了自己的電影。
這麼一說,坐在台下的張元君和劉藝菲這才意識過來,阿瑟·高登是《藝妓回憶錄》的編劇。
“你看那是章紫衣嗎?”張元君等人坐在中間靠後的位置,他看見第一排坐著的一個女人,很像章紫衣。
劉藝菲和小趙往前探了探,看到了那女人的半張臉“是挺像的。”
四位嘉賓在主持人馬克教授的引導下,就本期論壇的主題展開討論。
張元君和劉藝菲聽得津津有味,張樂平對電影沒興趣,一邊聽一邊開小差,小趙完全聽不懂,精神遊離。
“短片的拍攝成本雖然低,但依然缺乏投資人,我們很多導演隻能從一些非盈利的文化基金中獲得投資。”羅德裡格·科特茲說,“我認識很多優秀的導演,但他們不能依靠短片維持生活,他們大多數都在片場給人當助手,兩年三年,攢夠了錢才能拍一部電影。”
“但短片的盈利前景又特彆不明朗,或者說,短片除了參獎,基本沒有其他傳播和盈利渠道。”
“100個導演的100部短片,最多隻有兩人能獲得拍攝長片的機會,而拍攝的長片,依然不能保障盈利。”
羅德裡格·科特茲說出了全世界短片導演的痛楚,獲得了在場導演的掌聲和歡呼。
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兩三年拍一部短片,各處參獎參評,希望獲得片商和投資人的賞識。至今都沒有獲得長片拍攝機會。
其他嘉賓陸續發言,就短片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討論過程後,來到觀眾提問環節。
台下的觀眾紛紛舉手向嘉賓提問,有的尖銳,比如,u的一位學生就問安德魯·尼科爾“我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導演專業學生,但我拍攝的短片隻能在學校播放,得不到推廣的機會,我寄給福克斯等片商,但得不到他們的回複。請問在大廠壟斷時代,新人導演如何獲得正式的拍攝機會?”
這個問題被安德魯·尼科爾糊弄過去了,他說“我覺得新人導演還是要堅持創作,正如之前羅德裡格說的,短片導演不好做,但如果你想好了要當一名導演,就要堅持創作。導演係學生起點已經比彆人要高了,彆想著一夜爆紅,你才二十幾歲,電影誕生以來,有幾個導演是二十幾歲就出名的?一個導演的創作黃金期在40歲以後,伱彆急,隻要有好的作品,一定有機會的。”
後麵又有五位觀眾向嘉賓提出問題,活動這才結束。
劉藝菲要去跟前排的章紫衣打招呼“來都來了,見見嘛。”
還沒等張元君答應,劉藝菲就揮著手向前大喊“紫衣老師!”
章紫衣回頭,正看見劉藝菲等人。
她其實不熟悉劉藝菲和張元君,但認識。
他鄉遇國人,章紫衣就算不願意見麵,也要笑臉相迎。
“你們怎麼來了?”章紫衣驚喜道。
“我們在洛杉磯度假,正好來參加電影節。”
章紫衣曖昧地看了一眼張元君和劉藝菲,猜測兩人的關係。
這還說不清了。